这个周末有人发10亿红包 有人领30亿罚款

2017-02-25 18:36
摘要

24日,证监会在案件通报中首次采用了“涉案相关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董事等无视党和政府权威……挑战党和政府的权威,藐视法律规定”的表述。

周五,顺丰上市掌门王卫豪掷10亿给员工发红包,成功吸引了吃瓜群众的眼球。

好景不长,顺丰还没捂热的头条在下午被成功“抢走”,证监会一则案件通报惊呆了吃瓜群众:24日,证监会在案件通报中首次采用了“涉案相关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董事等无视党和政府权威……挑战党和政府的权威,藐视法律规定”的表述。

“调戏”证监会就算了,无视、挑战党和政府权威的“罪名”可谓史无前例。史上最奇葩的上市公司慧球科技和1001项议案始作俑者鲜言,被证监会以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操纵股价为由处以约34.7亿元罚没款,同时证监会拟对鲜言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鲜言是谁?证监会揭鲜言“七宗罪”

前段时间,上市公司慧球科技发布堪称史上最奇葩的“1001项议案”,该公司实控人鲜言就是该事件的始作俑者,同时他也是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后更名为匹凸匹)的实际控制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4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拟决定对匹凸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系列案件处以570万元罚没款;对鲜言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操纵股价案处以约34.7亿元罚没款;对慧球科技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系列案件处以943万元罚没款。拟罚没金额总计近34.8亿元。同时拟对鲜言等11名当事人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同时,证监会还细数了“1001项议案”的始作俑者鲜言等及相关上市公司的“七宗罪”

一是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鲜言持有的“多伦股份”比例变动两次超过5%,鲜言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并予披露。此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鲜言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交易,以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证券账户之间交易、虚假申报等手段,操纵“多伦股份”(“匹凸匹”)价格。

二是2014年12月,因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失效使匹凸匹实际控制人变更事项出现较大变化,匹凸匹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披露。

三是2015年4月,匹凸匹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鲜言在未经上市公司董事会讨论决策的情况下启动上市公司名称、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程序,后上市公司未立即召开董事会进行讨论、决策,也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披露。

四是2015年5月,匹凸匹发布的更名公告、变更公司经营范围等公告存在误导性陈述。

五是顾国平不晚于2014年12月29日成为慧球科技实际控制人,但慧球科技2014年年报、2015年半年报以及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22份临时公告均披露慧球科技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慧球科技的上述披露与事实不符,为虚假记载。

六是2016年4月26日至27日,鲜言安排其实际控制的上海躬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顾国平签订《经营权和股份转让协议书》等系列协议,慧球科技未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披露。

七是鲜言在2016年7月18日至2017年1月10日为慧球科技实际控制人。但2016年7月21日至8月30日期间慧球科技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顾国平。慧球科技的上述披露与事实不符,为虚假记载。

鲜言“花式调戏”证监会的“作死”之路

证监会强调,“1001项议案”事件不是单纯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涉案相关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董事等无视党和政府权威,打着信息披露的幌子,将《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公序良俗矮化为董事会决议事项,挑战党和政府的权威,藐视法律规定,践踏社会公德,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必须依法严惩。

为何证监会称“涉案相关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上市公司董事等无视党和政府权威……挑战党和政府的权威,藐视法律规定”,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为您一一梳理解析。

一手导演慧球“1001项奇葩议案”

张晓军表示,经查明,在鲜言指使下,慧球科技于2017年1月在“1001项议案”信息披露申请未获上交所批准的情况下,将议案的临时公告通过域名为“www.600556.com.cn”的网站、东方财富股吧对社会公开。慧球科技董事会抛出并审议“1001项”议案的行为违反了公司守法义务及董事会职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慧球科技的披露渠道违反法律规定,所披露信息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及重大遗漏。

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梳理发现,慧球董事会提出的1001项议案,包括了《关于公司建立健全员工恋爱审批制度》、《关于公司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的议案》、《关于坚持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议案》、《关于调整双休日至礼拜四礼拜五的议案》、《关于第一大股东每年捐赠上市公司不少于100亿元现金的议案》、《关于成立妇女委员会的议案》、《关于申请变更交易所的议案》等。

蹭“p2p”大涨执意更名多伦股份为“匹凸匹”

2015年有一段时间,只要和p2p沾边的上市公司股价都会大涨。怎么蹭上p2p热点?鲜言想出了最奇葩的一招——直接将公司更名为“匹凸匹”。

2015年5月11日,多伦股份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立志于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基于上述业务转型的需要,为使公司名称能够体现主营业务转型,拟将名称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为“P2P Finan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同时宣称获得控股股东香港多伦持有的估值10亿元的www.p2p.com域名使用授权。更名利好公告发布后,公司股价在当天和第二天连续出现一字涨停行情。

而事情的真相是:除了“估值10亿的域名”,该公司一无正式业务、二无人员配备、三无可行性论证,可谓“三无式更名”。

5月12日,上交所就公司转型无可行性论证、无相应的人员配备、拟变更的名称与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并无直接关联再次向多伦股份发出问询函,并要求公司停牌核查及召开投资者说明会。

虽然证监会的调查还在进行,公司的更名进程却继续执意进行。

6月18日,多伦股份公告称,经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公司完成名称、经营范围及公司章程等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新的《营业执照》,故公司向上交所申请变更简称为:匹凸匹。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根据匹凸匹公司(包括原名多伦股份期间)此前的公告,其实际控制人鲜言已遭遇过证监会2次立案调查;3次公开谴责;2次罚款;2次行政监管;2次警告;多次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

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违法行为“零容忍”打击“全覆盖”

刘士余主席2月10日表示,资本市场不允许资本大鳄“呼风唤雨”,对散户“扒皮吸血”,要有计划的把一批资本大鳄“逮回来”。

张晓军24日在发布会现场再次重申了证监会的立场:对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全覆盖”的执法态度,对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危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充分用足用好现有法律空间,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付出应有的代价,为资本市场撑起一片蓝天。

随后,证监会网站还公布了“2016年证监稽查20大典型违法案例”。

其中,包括6宗操纵市场案件:唐某博等人操纵市场案——沪港通跨境操纵第一案;朱德洪、上海永邦合谋操纵“宏达新材”案——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处罚第一案;中鑫富盈、吴峻乐合谋操纵“特力A”、“得利斯”案——刷新证监会行政处罚罚没金额最高记录;姜为操纵“甲醇1501合约”操纵案——全国首例操纵商品期货合约价格刑事案件;朱炜明“抢帽子”操纵案——“抢帽子”戏法终归伏法;任良成操纵多只股票案——大宗交易接盘后操纵股价卖出获利累犯遭重罚。

3宗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案件:辽宁振隆特产财务造假案——IPO财务造假主动撤回材料同样顶格罚;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欺诈发行强制退市第一案;参仙源财务造假案——新三板财务造假第一案。

3宗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案件:中德证券财务顾问业务未勤勉尽责案——推动财务顾问归位尽责;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未勤勉尽责案——整治审计、评估行业乱象;利安达会计事务所违法违规案——“屡禁不止”审计机构被严厉监管。

3宗内幕交易及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件:平潭发展异常交易案——上市公司多名高管涉内幕交易;罗向阳内幕交易案——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伙同其弟三次从事内幕交易被查处;厉建超“老鼠仓”案——公募基金冠军经理涉“老鼠仓”沦为阶下囚。

2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件:弥达斯编造、传播“招商银行喊国家队还钱”虚假信息案——证监会处罚自媒体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第一案;“安硕信息”异常交易案——严厉查处证券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作出信息误导行为;

1宗私募机构违法违规案件:青原投资违法违规案——查处整治私募乱象。

1宗非法经营案件:恒生公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案——严查非法场外配资。

来源 中证网

见习编辑 王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