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深圳原创设计,出售“山寨”成衣的商家认栽了!

读特记者 赵钰嘉
2020-04-08 11:28
摘要

南山区荔秀服饰文化街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目的就是为园区打造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生态,从确权、维权、版权纠纷调解服务解决服装产业的侵权问题,建立原创时装设计保护体系与示范市场。

南山荔秀服饰文化街区原是 “三来一补”服装加工生产基地,也是深圳最早流出“外贸尾单”概念的批发市场聚集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界难免将这片区域与“山寨”挂钩。但近年来,荔秀服饰文化街区正在悄悄转型,6000多家服饰商户中,已有2000多家自主品牌和上百家独立设计师工作室。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成了园区目前的工作重点。4月7日,南山区荔秀服饰文化街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展开了开设以来的第一场服装侵权事件调解,一家出售10款“山寨”成衣的商家认栽了。

原创设计遭抄袭

刘先生是一家服装公司的负责人,去年年末,他在荔秀的服装市场上发现了一批与自家公司样衣高度相似的服装。“从款式到细节几乎都一样。”新推出的款式就被抄袭,这让刘先生非常头痛。服装的季节敏感度极高,一件服装设计出来,往往只有两到三个月的销售周期,肆无忌惮的山寨品让原创设计者们很受伤。为了维权,他开始亲自踩点调查:“我们找到了出售这些服装的店面,自己去购买了几件。带回去一比对,就更确认这些绝不是我们公司出售的原厂货品。”取证后,刘先生联系到了南山区荔秀服饰文化街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整理了相关投诉资料。

刘先生告诉晶报APP记者,经他实地勘察,发现该商家正在销售10款涉嫌“山寨”其公司产品的服装款式。于是他立刻着手申请原创保护:“我们首先把原创设计款式提交到平台备案,申报‘E防标’。现在已经获得了数字作品备案证书。”今年4月6日,他和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涉事店铺,发现对方仍在售卖涉嫌“山寨”的服装,便要求进入调解程序。

▲原版牛仔衣(左)与涉嫌盗版牛仔衣(右)对比

首次调解获成功

4月7日,荔秀服饰文化街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迎来开设以来的第一场服装侵权事件调解。本次调解是由设在工作站的深圳市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深圳市版权协会秘书长陈彦来到现场担任调解员。

调解过程中,刘先生作为申请人阐述了前期的走访调查及提供的证据,并展示了10套涉嫌侵权的服装。通过比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成衣,申请人认为双方成衣的设计元素、款式和图案相似度极高,这些产品侵犯了其设计版权。

陈彦认为,刘先生公司的作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因其在自身所属的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是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同时,因刘先生前期已经申请了E防标并取得《数字作品备案证书》,完成了确权工作,因此有权向被申请人陈小姐(化名)索赔。

刘先生对此次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面对证据,陈小姐承认售卖的货品涉嫌盗版。根据刘先生的要求,她同意立刻将涉事的10款服装全部下架,停止网络直播宣传,并赔偿1万元。

陈彦表示,当前,南山区正在打造知识产权强区,区政府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分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19年12月26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南山区荔秀服饰文化街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目的就是为园区打造服装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生态,从确权、维权、版权纠纷调解服务解决服装产业的侵权问题,建立原创时装设计保护体系与示范市场。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赵钰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