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深圳市气象局了解到,由深圳市气象局和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共同建设的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在日前投入使用。其建设高度为356米,也是目前亚洲最高的气象观测梯度塔,将为我市近地层污染物垂直分布数据获取、支持大气污染预测及防控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深圳市气象局还将从一季度起陆续新增30座自动气象站、实现重污染天气预警分区精细发布、加强全方位立体监测能力等,强化生态气象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工作的支撑能力。
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
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日前,记者随同深圳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前往位于宝安区铁岗水库库内的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我们从南光高速出口刚出来,就远远看到红白相间的观测塔矗立在几公里之外。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副台长、正研级高工李磊博士介绍说:“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是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米观测塔、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255米观测塔之后,我国第三座气象观测梯度塔。它的高度是356米,也是目前亚洲第一高、世界第二高的气象观测梯度塔。”
走到塔下,更可以感觉到这座气象观测梯度塔的雄伟。整个塔身为2.5米×2.5米的正方形,对比356米的高度,显得又细又高,安装有1部运输电梯用来运送设备和维护。作为亚洲最高的钢结构桅杆铁塔,塔四周还有很多斜拉锁来固定。
“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在今年年初投入使用后,填补了深圳在近地层气象和大气环境多要素垂直监控领域的空白。”李磊介绍,近年来深圳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有臭氧和PM2.5。但是臭氧和PM2.5都不是一次污染物,而是在大气中经过了光化学反应等化学变化而形成的,这些反应必须具有一定的气象条件。弄清楚这些条件,而且不仅仅是平面而是近地层气象和污染物的垂直分布情况,就有了气象观测梯度塔的用武之地。
325米的气象观测梯度塔上,每隔10米就可以设立一个平台搭载监测设备。臭氧和PM2.5在线监测设备就放在其中的8层平台上,也就是大约每隔40米垂直距离就可以获得一组数据。这些近地层污染物垂直分布数据,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大气环境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掌握大气污染的扩散规律,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大气污染预测及防控决策服务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还是国内唯一集边界层气象垂直探测、大气环境监测、雷电防御研究、灾害实景监视以及能源、通信等为一体的综合观测及试验平台,通过它还可获取边界层气象要素垂直观测数据,开展垂直强风型超声风速仪观测、大城市复杂下垫面通量和能量平衡观测和高塔雷电观测试验等,从而提高灾害天气的预警预报能力,为高层建筑防风等提供科学分析依据,改进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精准度,等等。
重污染天气预警将实现分区精准发布
“在做好安全气象、智慧气象工作基础上,我们正着力加强生态气象建设。”深圳市气象局王延青局长介绍,为贯彻落实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市“高标准打造国际一流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气象部门就如何通过生态气象工作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展开深入研究。在今年一季度,深圳市气象局将完成四项重要工作,包括:
加强环境气象条件分析预测的共享,强化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预警预报的支撑;加强全方位立体监测能力,着力提升生态气象数据质量;加强信息发布,增强突发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分区发布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生态气象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的技术支撑能力。
“我们将在与环保部门已经共享19个自动站每日风速、风向、温度、降水等气象监测数据的基础上,从今年一季度起陆续新增30个落地气象站,实现人居环境气象条件监测的‘落地’,以及深圳市气象局6大观测基地、152+30个区域气象观测网和边界层加密观测资料的实时共享,依法提供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气象资料。”
王延青介绍,目前深圳市气象局与与市环保部门已经实现了灰霾预报系统、坏境气象条件分析预报系统等系列业务系统的共享,双方将升级现有会商系统,有重污染天气时,启动空气质量异常联动机制,为是否发布空气污染预警提供支撑。此外,我市现已将重污染天气、灰霾等大气环境预警信息发布纳入深圳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并实现了全网发布,今年一季度还将完善分区发布能力,实现预警信息能够精细发布到特定区域人群,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精准性、有效性。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