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山大学推行“大类招生、集中培养”的第一年,招生工作已圆满结束,而备受关注的南校园集中培养也迎来好消息。8月25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了解到,目前南校园“集中培养”的各类硬、软件设施已基本就绪,正在推进收尾工作,准备迎接8000多名大一新生。这是自2000年珠海校区启用以来,中山大学第一次实现全体大一新生在广州南校园集中培养。
这一举措将有助于中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目前,中山大学已初步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即分别拥有广州校区的南校园、东校园和北校园,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此前,中山大学大一新生主要按照高考录取专业分散在各自学院所在校区学习生活。
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及中山大学南校园资料图
“中山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百年历史的南校园底蕴深厚、人文浓郁,让所有中大学子能够浸润其中,传承大学文化,共筑大学记忆,是中山大学新世纪以来一直的梦想。”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说,“大类招生、集中培养”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规律,更是新时期中山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改革举措。
尽管中山大学一直有此宏愿,但地处广州市老城区的中大南校园,办学空间不足、硬件设施一直无法满足大类和集中培养的要求。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山大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团结奋进,尤其是最近几年陆续改善了办学条件,让大类和集中培养所需的各方面条件逐渐成熟。
据中山大学基建部门介绍,最近几年,南校园先后落成了可同时容纳8000多人的新体育馆、风格现代时尚的学生食堂松涛园,还新建了两栋条件优越的学生宿舍,而一些老旧学生宿舍也得到修缮。有望今年建成交付的教学型博物馆,将集成学校现有生物学、人类学、地质学三大博物馆以及校史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文化载体。
如今,不仅中山大学南校园的办学空间全面改善,而且与“大类招生、集中培养”相关的一系列培养体系和方案也基本完成。据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专门配备了一年级辅导员队伍,并举办专题培训班,还提前谋划新生的党团班建设和日常教育管理等工作;学校成立“中山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工作组”,并配备多名教授专职辅导员,以帮助新生做好学业规划和学习指导,引领新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一新生的课程将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夯实基础教育,拓宽跨学科知识广度,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自主选择专业诉求。中山大学教务部负责人说:“大一的课程方案注重通识度、基础性,而且汇集了名师和金课,让大一新生一进入学校就能获得到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大学教育。”
中山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罗俊谈到推行“大类招生、集中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说:“学校一直希望每一个中大学子都可以在南校园接受熏陶,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感受百年校园的文化底蕴,留下共同的求学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大类培养注重本科阶段的打基础、厚基础、强基础,这符合人才成才规律,有助于中大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研究型人才,让他们将来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重大战略领域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原标题《“硬软件”准备就绪,中大南校园20年来首迎全体大一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