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小津安二郎美食三昧 作者: 【日】贵田庄 译者: 罗嘉 出版者: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17年1月
小津安二郎在自传开篇,提笔就写,“那时候的导演威风八面,但是助理导演等同杂工,一手包办大大小小的事务,工作繁忙,连抽烟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总是觉得肚子饿,唯一的享受就是吃饭。”
1926年,小津才从摄影助理升迁到助理导演,时年23岁,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时常感觉肚子饿,倒不足为奇。可后来读到他描写热腾腾的咖喱饭端上桌时,满嘴口水的样子。我才幡然醒悟,嗯,小津导演是标准的吃货,如若称得典雅点儿,就叫美食家。
小津安二郎是享誉世界的电影导演。与张爱玲一样,在其身后,依靠他们的生平轶事,养活自己的文人学者真不少!贵田庄算是靠小津靠得最狠的一个,这位早稻田大学的博士,在日本堪称小津“专业户”。他撰写出版的几本书都是围绕小津来的,从电影到美食,甚至连小津的御用女演员原节子,他都一一写过。
众所周知,小津好吃。贵田庄想的也绝,他硬生生地以小津的《美食手帖》为地图,背上相机,从关东到关西,把小津经常去吃饭的地方走了一遍。写成了《小津安二郎美食三昧》,分为关东篇和关西篇二本。这样身体力行的方式,的确很日本!
贵田庄还自谦地说,“几年前,法国的《米其林红色指南》登陆日本,东京版、关西版,以及最近的东京、横滨、镰仓版都已出版。我并没想和这位美食帝王叫板,个人力量微小,怎能与之抗衡呢。”他的话细细读,就能读出酸葡萄味。不过,虽说没读过《米其林指红色指南》,但凭我对日本美食的了解,去那里寻味,带上这两本书,绝不吃亏。
关于小津的美食之旅,的确有写头。小津是那种“以吃为毕生己任”的人。他说过,“食欲是人类最强烈的欲望之一,如是‘啃老’一词,显示出食欲结合之人生的执着,甚为有趣。”
关东主要包括东京、横滨和镰仓。关西则指以京都为中心,外加大阪和神户。京都是旧都城,势必保留着传统的“京料理”风味。就像书中提到的以“怀石料理”著称的“瓢亭”,便是百年老店。谷崎润一郎的《细雪》里也提过此店,书里大阪名门望族的莳冈四姐妹到京都赏樱,就到瓢亭吃饭。
京都给人的印象就是慢、慢、慢。不过,时代发展了,现代人没有那么多时间赏花品食,“茶怀食”日渐盛行。到京都,还是建议去尝尝瓢亭的料理。虽说没去过,但是看贵田庄在书里介绍的菜式,早已口水涟涟。怀石料理,向来以食材取胜,应季的新鲜蔬菜,附以淡味调料,才是正宗的“京料理”。
贵田庄的书中内容极为细致。他将餐馆的地址、电话和营业时间,主理菜肴都写出来了。最重要的是,还标记了参考价格。在瓢亭,吃一顿怀食料理,起步价是22580日元。按现在汇率,折合1336元人民币。唉,要享受美食,还是得兜里有钱呀。怪不得,小津在外时,总写信问家里要钱。然后,自言自语地说,等钱寄来了,就可以买冰淇淋吃啦。小津的确是个外表严肃,内心狂热的人呐!
自明治天皇迁都江户,日本便踏上了改革之路。在关东篇里,可以隐隐感到日本从保守转向开放之意。在东京,除了那些必去的老店,我觉得有几家西餐馆,倒是值得关注。 比如江户川桥边的“关口法式面包店”,是天主教会兴办的面包店,建于1888年。还有京桥Mortier,主理昭和式西餐,店内的陈设,食物的味道,都有浓浓的昭和味。
其实,日本人也有自己的点心,叫“和果子”,是由遣唐使带到日本的“唐果子”演变而成。宋朝时,日本临济宗的开山祖师荣西禅师从宋朝带回了茶树,日本始有饮茶的历史。和果子,也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东篇里还介绍了好几处中华料理。 横滨的安乐园是北京料理,镰仓的华正楼是中国宫廷料理,都是小津经常的光顾的地方。
岁至晚年,因其电影坚持传统拍摄手法,在业界遭到一片批评声。可小津说,“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喝着酒,以‘小津风’继续拍电影……”在吃饭和拍电影的事情上,小津是倔强的。
来源 深圳特区报
编辑 东东
爆料邮箱 10621731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