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千人在线研讨“医患关系”,深大医学部学生思考学医的“初心”

读特记者 吴吉
2020-04-06 17:11
摘要

此次会议以医学生为主场,以“医学生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包括25所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临床、中医、护理、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医学生共同参与。会议设置主题报告、感言分享、宣读倡议书、专家点评等环节。

4月5日上午,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倡议发起并承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联合主办,全国96所大学、学院等联合协办的“医学生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使命与担当”(网络)研讨会举办。据统计,共有3885名学生、教师、医护人员、管理工作者等注册与会。会议采用双直播平台,观看总人数最高达52.84万。

此次会议以医学生为主场,以“医学生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包括25所高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临床、中医、护理、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医学生共同参与。会议设置主题报告、感言分享、宣读倡议书、专家点评等环节。

在主题报告环节,来自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张明裕将无国界医生工作状态下的医患关系与抗疫前线的医患关系进行对比,两种同样和睦、同样美好的医患关系有什么共同点吗?张明裕同学用三个关键词进行概括,即一致性、利益不相关性和放大镜效应。在这两种情境下,医患处境一致,没有利益关系,医护人员虽做着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但媒体舆论的报道却把医护被推上了神坛。她不禁发出思考,疫情过后,走下神坛的医护又会遇见怎样的患者?在舆论信息的洪流中,唯有医学的初心和使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岁月的磨练,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只有坚定内心方向,保持内心明晰,才能照亮周围世界。

学生的精彩发言引起了参会者的热烈讨论,引发了广大医学生们的深刻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在闭幕式中总结到,此次会议是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第一次以医学生的身份发起的会议,医学生们应该学习和发扬抗疫期间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为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建设和谐医患关系贡献青春力量。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吴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