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颜庆雄
引子: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当前法治政府建设实际,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 主持人:赵 鑫
■ 嘉 宾: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导)
陈 兵(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左德起(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纲要》是我国目前最新的法治政府建设纲领性文件
主持人:《纲要》出台有何意义?
李长安: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法治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各项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法治政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纲要》确立了到2025年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并详细规划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不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法治政府。
陈兵:早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2015年《纲要》),全面推动了“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这次《纲要》在2015年《纲要》的基础上,立足新起点,总结“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就经验,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相呼应,在承继发展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对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左德起:第一,《纲要》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纲要》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法治政府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第二,《纲要》承前启后,是我国目前最新的法治政府建设纲领性文件,其在总结“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第三,《纲要》的出台有利于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的示范作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理论以及实践积累的经验,有利于促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
政府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主持人:《纲要》提出,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这意味着什么?对于行政执法机关,落实中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陈兵:这意味着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政府行为都将被纳入法治轨道之中。具体而言,《纲要》明确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从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等8大体系出发,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方方面面做了规定。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必须率先突破,进而带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行政执法机关,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二是要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关键环节和《纲要》任务举措,把握好时间节点和原则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三是要协同推进各环节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不走样、不偏颇;四是明确责任单位,各地区各部门要与《纲要》对标对表,确保《纲要》各项任务举措落到实处。
左德起:这意味着政府在决策、执法、突发事件应对、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政务公开等方面均应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政。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的重点在于全面性,即政府的各方面行为均应有法可依。对于行政执法机关来说,一是要深入学习《纲要》内容,领会《纲要》思想,加强相关法律学习;二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落实《纲要》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要及时进行提炼总结;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及时妥善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长安: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政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者和指导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政府的行为会对其他市场主体产生重大影响。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意味着政府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与此同时,一切违法违规的行为都要追究,一切执法不严不公的现象都必须纠正。这其中,尽快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是一项重点工作。这就要求将各级政府工作部门行使的各项行政职权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责任等,以清单形式明确列示出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应当符合科技化、数字化趋势
主持人:《纲要》还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左德起:《纲要》明确提出健全“八个体系”,即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对于健全“八个体系”,《纲要》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提出的若干具体改革发展举措值得关注。例如:1、提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为人民群众办事提供便利;2、提出强化依法决策意识,要求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作出重大决策前,应当听取合法性审查机构的意见,注重听取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或者有关专家的意见,这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减少政策实施阻碍。
陈兵:与2015年《纲要》相比,此次《纲要》主要有以下亮点。第一,《纲要》强调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明确在执法上要创新执法方式、完善执法程序。当前,平台经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竞争、垄断等负面问题,对此应加强平台经济等重点领域立法,努力构建多元共治的法治体系。第二,《纲要》重视对数字法治政府的建设,主张各级政府之间加强数据共享,法治政府建设应当符合科技化、数字化趋势。第三,《纲要》考虑到新冠疫情等一些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提出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这有利于提高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李长安:《纲要》强调,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及时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当前,互联网平台领域的反垄断执法正在持续开展,这对于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公众隐私起着积极作用。可以相信,在落实《纲要》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政府在反垄断领域的执法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强。只要政府能够严格按照法治要求执法、行政,那么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就能得到更好更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