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在网上吐槽深圳湾公园人车混行,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目前在深圳湾公园散步、跑步及骑行混杂,时常发生一些人车擦碰甚至相撞的情形,尤其是一些车友骑行速度很快,与行人争道更是险象环生。”常在深圳湾公园散步的李先生对记者说。
不少市民呼吁市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彻底实现人车分流,加强管理,严格禁止自行车进入人行道。对此,昨日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已采取物理隔离等措施禁止自行车进入人行道,并计划与社会骑行团体、跑步组织合作,逐步在全市推动文明骑行公约。
现状:自行车绿道未贯通全园,人车分流难度大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人车混行问题一直无法根治,有硬件和管理两方面的原因。深圳湾公园每年人流量约1200万人次,已超出原公园规划容量的10倍以上,巨大的人流量更加剧了人车分流的管理难度。
据了解,深圳湾公园的自行车绿道建设存在设计缺陷,未实现全园贯通。深圳湾公园共有14个主题园,建有自行车绿道的只有7个,其中仅有4个主题园的自行车绿道是相连贯通的,其余7个主题园并没有自行车绿道,自行车骑行则必须借道步行观光道。而且,全园连接自行车绿道与人行观光道的小径有88处,海边巡逻道与人行观光道的连接口有25个,这113处连接处均是自行车可以轻易骑入步行观光道的位置。作为带状型的滨海公园园区三条道路相距较近,骑行者随意穿过草地进入人行道的情况经常发生。不仅如此,园内有4座人车共行的桥,是行人与自行车的必经之地。
措施:物理隔离自行车道 设置人车分流指引岗
为解决人车混行,公园管理中心透露,已采取物理隔离禁止自行车进入人行道。其中在自行车绿道与人行观光道种植绿篱隔绝10处。在海边巡逻道、人行观光道与园区单车绿道三条道路之间设置回形桩38处,设置隔离围栏21处等。
与此同时,打通中湾阅海广场、北湾鹭港、小沙山、潮汐公园和婚庆公园5处单车绿道和巡逻道。在人流量最大的9个关键节点增设固定人车分流指引岗等。
为了逐步引导市民树立文明骑行意识,公园管理中心加大人车分流的宣传力量。在停车场及重要出入口设置告示牌14块;在巡逻道、绿道及观光道的连接小径路口设置提示牌57块,灯标杆旗等宣传标语120幅。
争议: 拟增建7座桥分流人车,但恐破坏景观
据观察,采取上述人车分流措施后人车混行状况已有很大的改善。深圳湾公园工作日人车混行状况较以前改善了70%—80%,周末改善了50%-60%。但不容回避,仍有部分市民游客无视公园的人车分流措施,比如:在设置回型桩和花箱地段,市民将自行车举起强行跨过隔离装置的行为屡有发生;在设置固定人车分流岗的地方,游客为了在观光道上骑行,不服保安人员引导,强行冲岗的现象也不鲜见。
为了更好根治人车混行顽疾,公园管理中心针对已制定的《深圳湾公园人车分流方案设计项目计划书》初稿中提出的道路改造、连通等问题做进一步的论证和咨询,以期能够探寻到解决之道。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增建7座桥。该方案去年提出后,不少专家学者和市民联名反对,认为影响了公园的整体设计风格,破坏了公园的景观。但不建这些设施,人车完全分流就无可能。
同时,计划与社会骑行团体、跑步组织合作,首先在民间组织推行文明骑行公约,文明游园公约,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推动文明骑行公约,树立文明游园意识。
编辑 王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