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炮头!东莞这个传承600年的民俗你体验过吗?
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涂丫 安仔 文/图
2017-02-17 03:30

2月16日,一年一度的新塘古坑“抢炮头”传统文化活动,在东莞市厚街镇新塘古坑篮球场隆重举行。数千位青年壮汉不惜贴身肉搏、跳水、爬树,只为“一炮”的场景继续上演。惊呆了观众,笑乐了市民,不少胆大的娃娃们也跃跃欲试……

822575624913056691

古坑村村民乐呵呵地感慨道,“抢炮头”已经成为村里流传下来的唯一盛事了。

“抢炮头”这一民俗活动,在新塘社区已经传承了600多年。据社区老人介绍,此活动最开始是一种祭祀活动,祭祀的“主角”就是文天祥等三位宋臣。当年,刘氏家族敬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宋臣的忠贞不屈,不仅在村中建庙以资纪念,还将每年正月二十定为祭祀日。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农历正月二十是土地公的诞辰,为向土地公祈福,庇佑他们一年风调雨顺,所以决定每年农历二十举行祭祀活动。

837217534959707854

抢到炮头的奖励鸡鹅和鸭蛋

抢炮头活动于当天中午正式开始。随着一“锣”令下,“砰”的一声,高台上的古坑村刘村长点燃第一支炮,火炮升上天空,一声巨响,炮头和假炮头四处炸开。人们的视线努力搜索在空中划过弧线的炮头路径,朝着炮头下坠点蜂拥而上,无数双手伸向天空,然后以鱼跃的方式扑向地面。

45564896192424592

在所有炮头中,每个炮头的寓意都不同,头炮和第8第9炮寓意最好,抢到的人来年一定会顺顺利利的。在抢炮之前,这些炮头已经在土地庙里祈过福,寓意抢到炮头的人会有好运。

今年的头炮,被一名年轻小伙抢走。据悉,这名小伙名叫阿明,新塘泽美人,有一年也曾抢到头炮。

237941674822339899

又“砰”的一声,第二支炮头开始点燃。这次点炮换了个“敲锣手”。敲锣的老刘告诉记者,十多年了,基本上每年都是他在负责敲锣。负责敲锣、点炮的工作人员必须都姓刘,只有刘氏家族的人才能负责抢炮头的系列工作。

刘村长解释,抢炮头活动一开始是刘氏家族的传统,因此负责抢炮头活动的工作人员必须得姓刘这一项传统一直延伸到现在。不过,抢炮头则“大门打开”,只要有兴趣都可以来抢。目前,在新塘社区,陈姓是第一大姓,刘姓算得上是第二大姓,有四个村的村民基本姓刘。

第三支炮头出其不意地对准了水塘,记者留意到,原来水塘里也早已有人下水埋伏。双岗社区50岁的林应生悠闲的走向正好落在水塘的炮头,笑盈盈的拿到手。

114244977194391353

原来,林应生早已准备好了一套的衣服替换。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连续5年抢到了,而且每年都是早早埋伏在水里,所以才抢到的。他期盼全家幸福平安,圆圆满满,在鸡年全家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今年28岁的小孙是湖南人,他今天抢到了一个。抢到炮头后,他一脸懵懂地说了句:“这是真的吗?抢到后去哪里拿奖。”原来,小孙今年是第一次参加抢炮头活动,“我工友说,抢炮头会有钱奖,会好运。”于是,小孙也随大众一起,钻进众人堆里抢到了一个。

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抢到炮头的的幸运儿都会在土地公那领到一只鸡、一只鹅和16个鸭蛋,然后在土地神的面前祈求今年大吉大发,并许诺明年土地诞时再来还神。

371408681719490314

制作炮头花了一年时间

“砰砰砰……”在点炮台上,一发发炮头,点燃后响彻高空。这些炮头,全是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而且老人耗时1年才制成。

559045061289768736

据刘村长介绍,这位老人姓邱,是厚街镇涌口人,古坑近10多年来抢炮头活动中的“炮头”都是由这位老人操手完成。

邱叔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进入了一家烟花厂工作,从事制造烟花爆竹。直到东莞开始禁止烟花爆竹,工厂不得不迁徙,年近70岁的邱叔退休在家也没什么事干。后来,就开始制作“炮头“了。

171663627170714512

“炮头的制作,与烟花爆竹的过程大同小异。”邱叔介绍,制造“炮头”首先需要剪纸,这些是“针线活”,竹台上挂着的“恭喜发财吉官德福”的字样都是这位邱叔自己写出来,然后再把这些字一个个剪出来,贴在一块大红布上,粘上金粉。第二就是把“炮头”的底座做好,做成一个正方体的样子,最重要的是要稳固,第三就得把卷筒捆好,桶内放着硝酸钾、硫磺、银粉、碳粉等70多种材料,火药上面就是放着“炮头”的号码。

“这70多种的材料也不是随处可买。”邱叔说,因为“炮头”的火药比较特殊,所以都是他叫以前烟花厂的同事从广西买来,“因为我有部分同事在广西开厂,那边比较容易找。”邱叔说,制作一个“炮头”的成本大约要200多元。

邱叔介绍,制作炮头的工序也是很漫长,花了他一年时间。“因为我年纪大,眼神也不太好,有时间就做一下,做做停停的样子。”

成功申报成为厚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村长介绍,为了使这一民俗活动得到更好的传承,新塘去年已经将抢炮头活动成功申报成为了厚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炮头,在我小时候就有,我爸爸的小时候也有,已经传承几百年了。”古坑村刘村长回忆,以前的“抢炮头”活动都是在农田里举办, 所有来抢的人都围在田埂上,炮头一飞出来,所有人哄抢,个个都是一身泥巴,在泥地里打滚,那时也没有点炮台,设备比较简陋。“我八九岁的时候,抢到过一次炮头,但那时对炮头印象不深,只记得为了奖励我,父母特地煮了肉汤,可好喝了!”刘村长说。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