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熟人借钱,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人员查案,短信、二维码中暗藏木马链接……这些骗术,想必大家都有了免疫力,但是你知道吗?一些你闻所未闻的电信业务,也开始成为骗子设置的新陷阱!
“副号”的相关宣传,它主打的是保护隐私,避免骚扰。
如果手机收到了办理添加“副号”业务的短信,务必不要着急回复,因为您的手机号码可能被犯罪分子盯上了。春节期间,深圳市民何先生就发现自己手机号码被锁定,同时,某购物平台账户遭陌生人盗刷,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信贷消费和申请贷款,一夜间洗劫了他5万多元。
不用身份证、不用银行卡,连真实姓名都无需知道,钱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副号”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亲情号”,但“副号”和“亲情号”并不是一回事。
亲情号通常指不同机主、不同号码,为了彼此之间通话更便宜而开通的话费套餐。
副号则是由运营商提供的“一卡多号”业务,在不换手机、不换SIM卡的基础上,用户可以增加最多3个真实手机作为副号。
主号只要编辑短信 "KT 手机号码 " 发送给运营商,该手机号码会收到一条来自运营商的确认短信,回复 Y 就会成为副号。
当副号关机时,电话和短信都会被主号接管。
何先生的手机号是怎么成为犯罪分子的“副号”的呢?
案情回顾
第一步:买料。犯罪分子在网上购买泄露的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和预留手机号,俗称为“四大件”。
第二步:钓鱼。犯罪分子向已经掌握了银行卡信息的用户,发起绑定副号的业务申请,以广撒网的方式寻找作案对象。如果有人不慎回复 Y,就会上钩成为副号。
第三步:强迫关机。由于主号只有在副号关机的情况下才能接管短信,犯罪分子这时一般会采用两种手段,一是利用短信轰炸强迫目标把手机关机,二是利用手机云服务,对手机进行远程操作。
第四步:空手套白狼。利用主号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犯罪分子对手机号码绑定的网购账户进行洗劫。
花样叠出,防不胜防!对于这类诈骗来说,在接到各类短信通知后,一定要看清短信内容,不可随意回复。
短信保管服务也不安全
被钻空子的电信类业务还不止手机副号,一种名叫短信保管的业务也不太安全。
短信保管业务开通后,便可以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保存你的手机短信,现在,不少手机厂商的云服务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然而,这却是个暗藏危险的功能。
犯罪手法
第一步:撞库,获取各类账户信息。所谓“撞库”,就是利用软件对高概率数字序列进行尝试,利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用户的网络身份、网银账号、手机营业厅等账户便一览无遗。
第二步:开通短信保管和短信拦截业务,获取验证码。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开通这一业务后,保证登陆安全的动态验证码就顺利成了犯罪分子的囊中之物。
第三步:开通实体SIM卡。此时,犯罪分子就可以伪装是受害人,在网上营业厅申请4G换卡业务。为了便民,有些运营商会直接就可以把卡快递到指定地址。
大家知道,许多重要服务都依赖手机验证,如果你将手机短信同步备份到服务器上,就增加了暴露机会,一旦网上营业厅服务密码被盗,或云服务登录权限被盗,就等于在“裸泳”。
据京东金融安全专家介绍,不法分子首先利用猖獗的黑产交易,获得涵盖用户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以及银行预留手机号等的个人敏感信息,俗称为“四大件”。然后,利用运营商主副号绑定业务不验证实名一致性的漏洞,将受害者手机号绑定为副号,一旦你误回复,就上钩了。不法分子进而接管受害者手机号,劫持银行卡交易的短信验证码,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手法完成对受害者账户的资金窃取。
“此手法属跨平台作案,涉及到运营商、手机云服务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消费金融服务方,行业需要联防联控,筑高防护壁垒。”安全专家建议,尽量不要去注册小型不安全的网站,避免个人信息被盗用;保护好自己的手机号,用户手机号所属的运营商也是黑产交易的活跃点,运营商服务密码一定要牢记,不要透露给别人;如果手机出现无故停机状况,建议第一时间联系手机运营商,切莫忽视手机异常,谨防手机号被不法分子控制。
防范电信诈骗,我们可以做这些:
1. 静态密码设置一定要复杂。密码设置得复杂一点,让攻击者没有那么容易,攻击者一般都喜欢找容易破解的用户。
2. 遭遇“干扰信息”仔细甄别,莫慌张。每个人手机上,可能都会出现过各种的干扰信息,大家要对各种"运营商"、"银行"等身份的手机短信,和来电进行认真甄别,冷静应对。
3. 手机离奇“瘫痪”,紧急“挂失”当先。如非手机本身或信号故障,要立刻挂失手机卡,并及时冻结第三方支付和银行账户,避免攻击者趁用户处于"信息孤岛"时,冒名顶替机主身份窃取账户。
4. 短信验证码不能告诉任何人!运营商只会单向地告诉你验证码是多少,不会要求你把验证码再次发送给它,任何问你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切记!
收到有疑问的短信,
一定要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客服,
千万别根据短信操作!!
来源 北京日报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