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宝安区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活动在新安中学高中部举行,主题为“预防校园欺凌 ”,全区30万名中小学生在现场或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共同上了开学的第一课。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启动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防治工作,努力守护校园平安。
来自新安中学的老师卢小婉主讲了这堂开学第一课,她向记者表示,要加强反校园欺凌行为的相关立法工作,并呼吁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要携手共同抵制校园欺凌行为。
给同学起绰号也可能属于欺凌行为
在课堂上,卢小婉通过《美好校园印记》、《校园欺凌事件》通过一正一反两视频,以反衬的效果导出“预防校园欺凌”主题,随即组织学生对给“同学起绰号”、“给同学画丑化形象的画,并将其公开”、“就外貌、家庭等嘲笑、讥讽同学”、“孤立、排挤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在网络上披露同学的个人隐私”、“拍校园欺凌视频,并在朋友圈、论坛等传播”等6种行为进行投票,让学生选出哪些属于欺凌行为。
令人意外地是,这6种行为,包括“给同学起绰号”等选项也属于校园欺凌行为。卢小婉课后向记者介绍说,这便是校园里更为常见的“隐性”欺凌行为,相反,“显性”的欺凌行为如通过暴力手段殴打同学等在其日常工作中已经很罕见。
当然,“给同学起绰号”也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意味着不能给同学起绰号,卢小婉告诉学生,有些充满正能量的绰号如“学霸”等还是可以令人接受的,“同学们之间开玩笑,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主讲老师曾受欺凌 而今成了校园里的“知心姐姐”
课堂上,卢小婉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曾受欺凌的故事,并重现当时有人伸出援手的渴望:“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有同学阻止起哄,有同学帮帮我,哪怕是一个安慰的眼神,一句善意的关怀。”她希望以此告诉大家“要懂得方法、团结友爱、见恶不惧,伸出援手,勿做欺凌的帮凶”。
事实上,卢小婉是新安中学一名政治老师,并不兼任班主任。今天学校安排她讲这门课,是由于她平时和不少学生比较亲近,有些受欺凌的学生会选择向她倾诉和寻求帮助,其中比较多是“隐性”的欺凌行为,慢慢地积累了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
面对校园欺凌,同学们究竟该怎样做呢?卢小婉总结说,要“正三观,遵规矩,守法律;多自省,改缺点,常进步;交益友,不落单,互帮助;敢面对,求帮助,懂报警”,勿做沉默的羔羊。
临下课时,该校一学生代表向收看视频直播的全区中小学生发出倡议:学会保护自己、善待他人,付诸行动预防校园欺凌。
呼吁加强反校园欺凌行为立法
近年来,多起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校园欺凌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校园欺凌行为一直都有,也不是现在就多了,只是现在更加受社会关注了。”作为一线工作者,卢小婉呼吁要加强反校园欺凌行为的立法工作,“日美等国均有类似法律”,同时,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要携手共同抵制校园欺凌行为,特别是要认清各种校园欺凌的危害,敢于向欺凌行为说不。
去年年底,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随即制定印发了《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对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进行具体部署。
在宝安区,去年成立了由教育局安全科和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学生发展部共同组成的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宝安区学生打架等突发事件处理方式》,明确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的处理流程和方法、信息报送要求以及后续措施。
宝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学后,将根据安排部署,加强全体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开展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有关工作。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