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罗镇球是东莞市桥头镇中心小学赴云南省昭通市支教的一名教师。疫情期间,他不忘自己的使命担当,主动做好支教工作,同时,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帮助支教学校做好疫情防控。
捐赠防护医疗物资
3月31日,罗镇球向云南昭通镇雄县第三小学捐赠了一批价值5000元的医疗物资,里面有1000个口罩、10支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一次性手套等,用于支持学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学校准备开学工作和做好防控物资储备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正积极准备开学工作,但目前只储备了2000个口罩和2支红外线体温计,全校有2200多名学生和100多名教师,这数量远远不够。”罗镇球告诉记者,得知学校防疫医疗物资还比较紧缺,他和当地的支医医生把镇扶贫办给他们的口罩捐赠给了学校,并积极联系东莞所属的学校和同学朋友,在他们的支持下,筹集了一批防护医疗物资捐赠给支教学校。
据介绍,这一批防疫物资主要用于学校开学后的防疫工作,红外线体温计用于校门口对学生、教师进入校园前的体温检测,而口罩则给校医、保安等一线人员使用。“希望为学校安全开学和防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罗镇球说道。
把线上教学资源推荐给学校教师
2月中旬,在全民上下一心抗疫的时期,罗镇球已经踏上了云南支教的下半程,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来到云南后,罗镇球按照要求进行居家观察14天,而在观察期间,他还不忘支援学校抗疫一线,创新办法主动靠前抗疫。每天通过线上协助学校摸排、掌握学生的去向动态、身体健康等情况,做好跟踪台帐,劝告在疫情重点地区的学生暂时不要返回,并在心理上安抚这些学生。
当前,学校仍未能开学。于是,罗镇球运用东莞的线上教学模式,把线上教学资源推荐给学校同年级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学生推送电子教材、练字视频、练习题等,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开展线上辅导,并进行基础性的巩固练习。线上上课期间,他耐心地回答学生的疑问,认真地批改学生的练习,这种模式不但充实了学生的假期生活,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得到家长们的普遍认同。
主动上门指导留守儿童学习
罗镇球任教的班级有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更有个别学生是单亲家庭,与奶奶生活,无法用上智能手机、电脑和网络。“原本这几个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如果再不学习,经过这个假期后,差距将会拉得更大。”罗镇球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的原则,主动上门关爱,把新教材送到家里,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复习旧知识,让他们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
小邓就是罗镇球牵挂关心的其中一名学生。小邓是单亲家庭,父亲外出打工,他与读初二的姐姐、奶奶三人生活在一间小屋子里,奶奶早出晚归到街上摆摊,家庭和居住环境间接影响着他的学习。对于开展此次线上教学,罗镇球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小邓。
“我来到云南居家观察满14天后,就来到小邓家探访他,询问他的假期生活、假期作业完成等情况。当问到是否收到班级群里布置的线上学习内容时,他完全不知道,他说他爸爸在群里,但是爸爸在外面工作,没有通知他。”得知小邓的情况后,罗镇球主动把学校的新教材送到他家里,并多次上门线下给他指导学习,布置学习内容,让他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在进度上不掉队。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