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美术馆在过去的一年内,举办了两场高质量的大型当代艺术展。最初使得美术馆进入公众视野的开馆大展“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获得了业界与大众的一致好评,累计观众数量达到7万人次,收到了近千条留言。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卓越的成果,与展览主策展人之一的张宇星密不可分。张宇星博士不仅在建筑、诗歌与艺术的跨界融合中充满热情,而且是深圳城市营造与文化自觉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某种意义上,“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为坪山美术馆在当代建筑和视觉艺术的联袂并重预埋了伏笔和基础。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访谈录,一探策展人张宇星与坪山美术馆的结缘故事。
“未知城市:中国当代建筑装置影像展”主视觉
PAM:请介绍一下您和坪山美术馆的合作缘起。
张宇星:大约在 2018 年底,在参加坪山文化智库的活动过程中,我与区领导聊天时,谈到了坪山美术馆的发展问题。坪山文化聚落有几位中国著名的建筑师,像董功、李虎、王辉等,他们分别设计了文化聚落包括美术馆、剧院和图书馆的建筑。他们作为在中国建筑界地位很高的建筑师,共同创造了非常有创新性的一个成果。所以我觉得,如果美术馆的一个展览,尤其是开馆展能够跟建筑相关联,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因为坪山文化聚落是明星建筑师的心血,本身就具有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基础。于是我建议,开馆展能不能做一个跟建筑、城市有关的展览?这个提议后来被其他智库专家所认可,这就是我们策划坪山美术馆开馆大展的缘起。
“未知城市”展 坪山美术馆摄
PAM:您策划“未知城市”展的灵感和它的由来?
张宇星:未知城市展的主题灵感来自著名建筑师刘克成老师的一个作品,他把古代的长安跟现代的西安很好的融合成了一个作品。展览是和建筑、城市相关的,当时想了很多其他的,比如未来城市这样的标题,就是不太满意,看到刘克成老师作品,觉得特别有意境,灵光一现有了这个题目——未知城市。
“未知”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却同时和过去、现在、未来相关的名字。“未知城市”作为展览的主题具有强劲的张力和柔和的延展性,给人提供了很丰富的想象空间。特别是参展的艺术家、建筑师,从这个主题得到了灵感和新的想法。展览达到的最终效果也非常好,几乎所有的参展艺术家都是被“未知城市”所吸引,因为这正是很多人所思考的一个题目。“未知城市”本身代表着一种复杂性,中国城市发展的这40多年以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是“未知”的,但它隐含人们对未来的“预见”。“未知”和“预见”一经融合,便促成了创作。
PAM:您对于“未知城市”展最满意的地方是?有没有什么遗憾?
张宇星:我和野城、韩晶,我们三位策展人一直认为“未知城市”最终呈现的70件作品是一个组合,它所呈现的质量和丰满度,以及对主题的适应都令人满意。几乎都是命题作文,没有一件作品是敷衍和应付的。另一个满意之处就是这个展览本身,是中国当代建筑师的一个群体展,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建筑界翘楚,包括学校的明星教授、独立建筑师、大型设计机构的著名建筑师等,同时也有一些著名艺术家,它是一个全面的展示。大家对“未知城市”的思考角度各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光谱,同时反映出了深刻的意义。
遗憾的就是时间太紧张,只有三个月准备期。因为从策划到开展也就三个多月,所以在展品的制作和布展实施方面,确实还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另外这个空间本身是作为美术馆使用的,当它被用来做大型建筑装置影像展的时候,也需要最精确的匹配。但是,我们通过展览的布展构思,化解了很多问题,把一些不利因素也转化为有利因素。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很满意的。
策展人张宇星导览 坪山美术馆摄
PAM:展览最终圆满落幕,并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您对于坪山美术馆未来的展览和活动有什么样的期望?
张宇星:坪山美术馆现任馆长是著名建筑师刘晓都老师,他是一个非常有经验、在中国建筑和艺术圈非常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所以我非常相信坪山美术馆之后的运营水平,以及未来的活动和展览都非常值得期待。开馆展之后的第二个大展“共时”也很成功,受到了业界的关注。我觉得坪山美术馆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如果要说期望,那就是希望坪山美术馆在这个创新的建筑载体上,真正的成为中国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艺术的发源地,从而到达一个远超美术馆功能的文化艺术机构。当坪山美术馆成为一个创新思想中心,就比简单的美术馆的作用更大,更适合坪山这片区域。我个人认为,坪山区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偏远,但它在深圳这个城市里面的定位应该是思想创意的中心。坪山区通过美术馆的转型对它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塑造。我期望,坪山美术馆可以带动坪山区在文化创意、艺术、建筑设计上的影响力,成就有影响力的事件,进一步带动整个坪山区的创新氛围。
专心致志的观众 坪山美术馆摄
坪山美术馆承载着多种角色,它既是一个艺术空间、创新基地,又是坪山的当地老百姓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把这两个角色平衡好,既作为创新文化中心,也作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公共场所,可能需要去寻找一个雅俗共赏的平衡。所以既要有高端的、也要有接地气的项目,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也觉得这个地方是可以进的。接地气不是指粗俗的或者简单的,而是用更有创意的方法去降低展览的成本,提升展览的效果,使得展览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开放度变得更高。希望坪山美术馆在晓都馆长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提出更有创见的想法使它成为中国公共艺术和公共文化的一个典范。
张宇星,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创始人 / 主持设计师,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 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 )。诗人、策展人、建筑 / 城市 / 艺术评论人。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深圳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理事。深圳趣城计划发起人。深港城市 / 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发起人、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之 一,同时还担任 UABB 学术委员会主任。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