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光明区疾控中心90后女“战士”吴燕飞抗疫记

读特记者 刘芳
2020-03-30 10:43
摘要

光明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部的职工吴燕飞,是位90后姑娘,1月23日一早,她匆匆告别父母,踏上了从老家茂名高州返回深圳的路,而这也是一条充满风险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路

光明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部的职工吴燕飞,是位90后姑娘,1月23日一早,她匆匆告别父母,踏上了从老家茂名高州返回深圳的路,而这也是一条充满风险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路。

提前结束休假投身战“疫”一线

1月17日开始,她和科室同事就在忙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编撰、物资储备、人员培训和院感防控督导等准备工作。忙完手头活儿,她赶紧用年假回了趟故乡看望父母,刚回到不久即收到消息,疫情形势严峻了,科室忙不过来,在深同事也全部取消春节休假,因此,她又提前结束休假,赶在23日中午回到了疾控中心疫情防控队伍。

就在当晚,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第二天她接到了一个重要电话。“小吴,交你一个任务,联系一下街道、公安、社管中心,我们现在要组建一个联防联控队伍,1社区1组,要建31组,每组有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社区民警、社康医生护士、疾控(卫监)人员各1名,这项工作很急很重要,今天之前要把队伍和工作群建好,明天要下社区对湖北来返深人员入户进行排查、健康监测......”

据介绍,这就是她前期主要负责的防控工作,具体是组织这300多人的工作队伍入户劝导湖北来返深人员居家隔离,进行简单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一些重要信息,每天对他们监测体温,问询有没有新冠肺炎的相关临床症状,如果发现可疑病人就要联系送医筛查......

她和战友们一起摸着石头过河,白天组织开展培训、发放物资、接咨询电话、协调工作、反馈问题、跑社区现场指导;晚上草拟工作方案,整合统计全区当天的工作数据。她说工作量大的时候,一天光是跑社区有7个,线上线下协调工作有200多人次,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成了常态,甚至通宵,有几次压力大到她实在顶不住了,不禁在同事面前哭了起来。2月5日,市、区先后下发了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指引,明确了工作职责、内容和流程等,有了正式的文件,经过半个多月的摸索和磨合,到2月中旬的时候,工作基本运作成熟,这时她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兼顾多个岗位忙到忘记自己生日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工作顺了,她却也没停下脚步。由于在传染病预防控制部工作,处理过不少常见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对于采咽、肛拭子她已经很熟悉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撰写她也有一定的经验,于是她便申请到采样组和流调组参加居家隔离人员采样、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撰写等工作。

她告诉记者,光明区城中村多,楼梯房多,采样工作挺辛苦的,经常是步行穿街走巷,爬楼梯,挨家挨户采,而且防护服不透气,每次采样完毕,全身都要被汗水湿透,加上防护物资紧张,为了节省防护服,有时采样人数比较多,早上出去采到中午还没采完的话,他们采样员常常会不吃中午饭,坚持采完到下午才回来补餐。

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则24小时值守,所以要轮流睡在单位,如果接到医院报告疑似病例,不管白天黑夜、风吹雨打,需马上出动对患者进行流调,24小时内要核实诊断,查明感染来源,确定疫点和密切接触者等,并于调查结束的2小时内撰写完毕调查报告。“对于流调,我们的原则是只要医院上报疑似病例,不管该疑似病例最终是被确诊还是被排除,都要第一时间开展流调,写好报告,这样如果实验结果出来被确认的话,我们就能马上行动落实防控措施了。”吴燕飞说。

“兼顾着这么多岗位累不累,家人有没有担心?”记者问,“累啊,肯定是累的,其实像我这样的防疫人员,在我们中心比比皆是,有50多岁的老员工仍每天奔跑在采样、社区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有97年的年轻同事不怕风险默默做着检测、消杀、流调和密接管理。但是只要能控制疫情,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家里人的担心也肯定是有的,我爸妈是清楚我的工作的,因为家里除了我,还有好几个亲人也都在疾控系统或定点医院参加工作,所以瞒不了他们,他们会打电话让我注意安全,注意休息什么的。”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她坚信着。日子就这样,在忙碌中慢慢过去了,吴燕飞也没想起自己的生日到了,直到3月26日早上,好朋友发来一条祝福短信,不过她不打算告诉同事,因为大家都还在忙着疫情,可是让她没想到的是,科室里的同事都记着她的生日,还偷偷准备了蛋糕。26日下午,可爱的同事们挤出一点时间,在图书室里为她唱起了生日歌,欢乐之中,她许下了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的美好愿望。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刘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