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在深揭牌,罗湖区政府残工委为全市唯一上榜单位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吴小玲 朱玮
2021-08-18 20:00

8月18日上午,罗湖区举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揭牌仪式。据悉,近日,罗湖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为全市唯一上榜单位。

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董秀,罗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赖武,罗湖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迅等出席揭牌仪式。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残联的指导下,罗湖区残联牵头各残工委成员单位一起发力,推动罗湖区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突破。2020年,罗湖编制全国首个区级无障碍城区建设规划——《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不仅仅聚焦残障人士,还扩大到老人、儿童、孕妇等需要帮助的群体,从理念、制度与器物三维切入建立规划体系,力争2035年辖区无障碍覆盖率达到85%。

“望闻问切”找短板

紧贴群众需求为城区建设“精准号脉”

通过组织区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200多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全区无障碍现状调研,展望先进对标一流,制定了《深圳市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提前介入辖区城区更新项目的无障碍规划设计;联合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项督导,联合区人民检察院探索开展无障碍公益诉讼等,打造无障碍城区,提升罗湖区文明幸福指数。

“化瘀疏堵”强弱项

紧贴重点任务为民生保障“健骨强筋”

做好困难残疾人、独居残疾人走访探视工作,开通“罗湖区残疾人疫情心理干预咨询热线”,发动爱心企业捐赠6吨大米,并通过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全覆盖动态掌握辖区5400多名户籍残疾人情况,举办复工复产培训,帮扶17家残疾人服务机构渡过难关。

全市各区首推“医疗兜底”保障,为辖区3500多人次就业年龄段的困难残疾人免费购买医保,让他们“病有所医”。落实“绿色通道”、“六保障”、扶贫协作等工作,确保“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罗湖残疾人掉队”。

“秉要执本”利长远

紧贴基本保障为康复就业“培根筑基”

发挥罗湖医院集团50多家医疗机构力量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残疾预防宣传500多场次,举办150多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等,构建残疾预防体系。位于罗湖的广东省唯一一家以国际会所模式运行的精神康复会所深圳市蒲公英会所再次通过了国际会所发展中心(ICCD)认证。

发挥深圳市人才市场、辖区人力资源公司集中优势,建立“因人施策就业培训服务”体系,组织2300多人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组织800余名残疾人参加各类专题招聘会,建立罗湖区“星园”特殊学校,全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100%。阵地建设得以夯实。

近年,新增1200多平方米区政府物业用于开展残疾人就业与综合素质培训等工作。同时,在《东晓街道金翠城市更新单元专项规划》中规划了社会福利用地,用于建设残疾人康复训练和就业培训综合基地。

“成风化人”立导向

紧贴残健共融为思想境界“铸魂强根”

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残疾人事业的企业家等10多名各界人士担任兼职副理事长和理事,提高理事会的社会辐射能力。率先在全市完成区残联下属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层残联组织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

建立残疾人特殊人才库,培养文体艺术专长人员47人,打造文体活动精品27个。其中,罗湖区东晓街道残疾人体育健身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罗湖区残疾人龄方画院获“广东省残疾人文化创业产业基地”称号,画院成员荣获全国、省、市等大小20多个奖项,并先后赴韩国、俄罗斯等地参加国际残疾人书画交流活动。全国唯一盲人电声乐队深圳市罗湖区瞳仁艺术团全部由盲人组成,参加各类公益演出活动近百场次。罗湖精神康复者代表队获深圳市“鹏康杯”精神康复足球比赛“八连冠”,并4次荣获“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足球友谊赛金牌等。

“这一块荣誉牌匾来之不易,这既是对罗湖残疾人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刘迅表示,接下来,罗湖区将继续聚焦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着力解决残疾人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好罗湖区“十四五”残疾人工作规划,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探索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编辑 姚静霞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吴小玲 朱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