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中企业遇到法律难题?司法局局长来解答。3月28日下午,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做客深圳广电集团“壹深圳”客户端直播间,并通过读特新闻app等平台直播,就深圳“惠企16条”和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吸引了逾50万网友在线收看和关注。
力推六大公共法律服务渠道
蒋溪林介绍,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除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外,深圳市司法局升级畅通六大渠道,提供便利、贴心的公共法律服务。
其中,一是通过线上的“深圳法治地图”,提供找到防疫法律服务资源的便捷途径。市民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圳司法”,即可进入“法治地图”。二是通过“一带一路”法治地图,为企业“走出去”复工复产提供域外法律查明服务。三是在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中升级推出“三库一检”服务——疫期典型司法案例库、防控法律法规库、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库和疫期风险评测功能,助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四是通过深圳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服务保障。据悉,近期,由深圳市司法局组织编写的《民营企业合规与法务指南》将发放到有需要的企业手中。五是通过遍及全市683个社区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服务,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法律需求。六是通过“战疫有法”行动,以街道为单位组团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目前深圳每天有逾700名志愿律师活跃在全市74个街道。
此外,深圳市司法局近期计划开展“战疫有法”系列公开课,请有理论功底和实务经验的律师现身说法,推出一系列典型案例来解析相关法律条文,让市民、企业更快、更有效、精准地把握“惠企16条”的知识。同时,将持续通过读特APP法治频道、读创APP“法环境频道”普及宣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相关法律知识。
复工复产主要面临三类法律纠纷
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遇到问题怎么办?蒋溪林表示,深圳企业复工复产阶段的法律纠纷主要集中在房屋物业租赁需求、企业劳动关系、合同纠纷三个方面。
防疫期间物业租赁纠纷频出,租户能否要求业主免租?蒋溪林解答表示,在政府文件中规定了市政府和公有物业免租,符合文件规定范围的可以免租。但政府文件不能强制规定私有物业免租,否则会违法,因为业主享有完整的法律权利。他呼吁物业所有人和租户相互理解,共克时艰,协商解决达成最大公约数。
针对企业因受疫情影响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等情况,蒋溪林建议,企业可重点关注了解不可抗力公证服务。而对于涉外合同等更为复杂的情况,他表示,深圳市司法局将与市商务局共同商议提供法律意见,企业遇到这类情况,可请专业律师提供相关服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直播中,蒋溪林还就网友关注的“员工在疫情期间感染新冠肺炎是否属于工伤”、“企业倒闭如何保护自己权益”等问题进行解答。他表示,解决复工复产期间的法律问题,各方都应该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既要讲法理,也得讲事理,还得讲情理。深圳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将为低收入阶层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维护正当权益。
惠企举措离不开法律服务保障
2月7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深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共提出16条具体举措。这份被称为深圳“惠企16条”的规范性文件中,法律规则贯穿通篇,同时,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都离不开法律服务保障。
蒋溪林介绍,深圳市司法局从农历大年初二开始就成立了法律服务小组,为全市防疫指挥部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法律服务,为深圳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疫情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在当前企业复工复产的紧要关头,深圳市司法局主动作为,“急企业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不断升级推进涉及防疫与复工复产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做好市民和企业的法律“服务员”。
蒋溪林表示,2019年,深圳市被中国社科院等单位评为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深圳肩负建设法治城市示范的重要使命,理应比其他地方更讲规范,更应倡导尊法学法用法守法。在疫情防控上半场,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让深圳交出了一张靓丽的答卷。在复工复产阶段,更加离不开法治这个最强的力量。他呼吁市民共同呵护这座城市,让法治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