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记者从深圳市属国企区国资部门负责人会议了解到:全市国资国企2016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区两级国企总资产11759亿元。其中,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956亿元,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41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深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虎到会并讲话。
去年,国资国企改革继续领跑全国。深圳市国资委制定“1+12”国企改革文件,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选聘、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并购重组等多项重点改革,出台全国地方国资系统首个创新政策文件,各区建立各具特色的国资监管体系,唱响深圳国企改革创新“好声音”。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汕尾、河源、保定、喀什等省内外城市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印尼产业园、越南经贸合作区等国际项目有序推进,机场航线首次实现欧美澳全覆盖,投控、能源、深业等企业开展海外并购迈出发展新步伐。服务大局功能充分发挥。积极推动地铁三期、电厂、保障房、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组建运营人才安居、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功能平台,提升水电气、海空港、菜篮子、米袋子等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国有企业在保障城市运营、服务民生幸福等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会议传达了1月22日深圳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会议提出,深圳市属国企作为承担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的主力军,要坚决贯彻落实深圳市委提出的今年一季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的工作部署,充分认识到做好自身投资工作对全市保持有质量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抓好投资工作,开足马力,全力实现全年工作的“开门红”,确保投资增速不低于GDP增速。据悉,2017年,深圳市属国企投资预算项目共计592个,涉及投资总金额1.25万亿元,其中2017年投资预算1432亿元,比2016年预算数增加348亿元,增长32%。今年将重点抓好四大领域重大项目投资:一是聚焦亚太地区重要航空枢纽门户建设。加快推进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第3跑道、T4航站楼一期工程建设。二是聚焦国际一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三、四期工程以及外环高速、坪盐通道、深中通道、赣深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聚焦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盐田东港区集装箱码头前期、盐田港现代物流中心二期、大铲湾港区物流中心二期、深国际前海智慧港、城市综合物流港等物流工程项目建设。四是聚焦重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深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虎指出,国资国企要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准方向、明晰定位,进一步增强改革定力,聚焦质量提升,全力做好2017年工作。
读特+新闻:
深圳国资国企以提升质量为主攻方向全面改革攻坚
全面落实国企改革“1+12”文件
2017年,市属国企投资预算项目共计592个,涉及投资总金额1.25万亿元,其中2017年投资预算1432亿元,比2016年预算数增加348亿元,增长32%。当期,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深圳作为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依存度大的开放型城市,受外部影响和冲击程度远大于其他地区,稳增长压力增大。市国资委认为,市属国企作为承担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的主力军,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自身投资工作,对于我市保持有质量的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切实抓好投资工作。
在23日召开的市属国企区国资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市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彭海斌作了报告,回顾了去年取得的成绩,部署了2017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国资国企工作。部署了2017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国资国企工作。以提升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深圳质量、深圳标准作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国企改革“1+12”文件,释放制度红利,更好发挥对全国国企改革的引领示范作用。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推进全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工作。
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全力稳增长防风险
重点抓好“百亿级”的大投资
把握稳中求进主基调,积极落实国资国企“十三五”规划,加强形势研判,加强企业协同和与各区合作,加快“走出去”。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大刀阔斧降本增效,确保国有资本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大投资”对“大国资”的支撑作用,更好运用市场机制,重点抓好“百亿级”的大投资。强化全面预算、对标、投资后评价、全面风险管理等工作,重点防范和化解投资、资金、汇率、法律、走出去等风险。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防控技术体系,坚守安全生产“生命线”。处理好国企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做好信访维稳。
市国资委要求国资国企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企业要针对以往投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抓落实、抓进度、抓管理、抓安全。加强监督,严格问责。围绕投资项目开展全程督办检查工作,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方案和投资计划,定期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进度及审批部门履行情况进行监察督办。
以资源整合为抓手致力布局优化
力争打造1-2家世界500强企业
市国资委将2017年作为深圳国企“资源整合年”。立足全市国资“一盘棋”、“一张图”,全力实施“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战略,推进内部资源重组和外部资源并购,打造实体经济、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培育更多优势企业集团。到2020年,力争打造1-2家世界500强企业,形成3-5家资产规模超千亿元企业、2家市值超千亿元和5家市值超200亿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培育6-7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
推动国资系统跨产业集团资源大整合,加快退出低效无效资产,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工作。对金融准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外部优质资源、潜力企业积极开展战略性并购,到2020年,实现85%以上的国有资本集聚到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准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关键优势领域。借力资本市场强化资本运作,加快推进优势企业IPO和整体上市,到2020年,力争每家主业清晰的产业集团原则上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打造上市公司的“深圳国资系”;逐步将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至60%,其中商业类国企提升至80%以上。注重发挥国资基金群的功能作用,以国资改革与战略发展基金为牵引,构建包括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公募基金等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国资基金群,到2020年,基金群规模超过5000亿元。
以市场化为导向全面推动国企改革
今年推进10家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我市全年推进10家左右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开展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到2020年,混合所有制经济比重进一步提升,商业类国企基本实现混合所有制。持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推动选人用人市场化,在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试点的基础上,适时选择1-2家直管企业开展试点,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进劣者出”的用人机制。力争到2020年,商业类直管企业和直管企业所属各级商业类企业经营班子基本实现市场化选聘。推动激励约束科学化,完善“能高能低”的薪酬分配机制,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将二、三级企业长效激励审批权限下放到直管企业。完善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制度。
以职能转变为保障打造国资监管新体制
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
围绕管资本要求,我市构建“一张清单、一个基金、三类平台”国资监管运营新体制。加快市国资委职能转变,突出分类监管,大力弘扬“敬、亲、廉”的机关文化,打造权责法定、职能科学、履职规范、廉洁高效的法治机关。加快实施新一轮的国资监管权责清单,确保“放管服”相结合。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全面推进投控对标淡马锡综合改革试点,将其打造成以金融、科技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服务为主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到2020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将远致打造成为市场化、专业化、综合性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到2020年,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侧重国有资本的公共服务属性、政府功能属性,打造公益类平台、功能类平台,实现政府目标与企业商业性成长目标有机结合。
以全面创新为驱动巩固创新发展新动能
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品牌
深圳国资国企深度融入2017年深圳“十大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加快美国、德国、法国、以色列等海外孵化器、创投基金体系建设,对接和导入国际一流科技资源,提升深圳全球科技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稳步落实圈层梯度战略、“一区多园”战略、科技金融先导战略,践行“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上市平台+产业集群”商业模式,力争到2020年,培育汇聚1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形成科技园区的“深圳标准”和“深圳模式”,把“深圳湾”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品牌,争做中国硅谷、世界硅谷。推进实施国际创客中心战略,打造独特的“深圳创客模式”。
强化国企创新体系,全面落实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自主创新奖励扶持办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得抵扣利润等政策,从2017年起连续5年,每年从国资预算中新增1亿元,扩充市国资委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大力鼓励工匠精神,构建职务发明奖励报酬制度和科研成果分享机制,技术骨干分享比例提高到50%以上。支持企业创建更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载体,积极对接全市“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科技、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多元创新。大力实施“品牌优先”战略,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到2020年,培育3-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打造2-3家具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
以完善供给为基础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大力拓展海内外市场和业务
深圳国资国企要服务国际化城市建设,加快走出深圳,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海蛇口自贸区开发开放和城市“东进战略”,大力拓展海内外市场和业务,加快布局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
深圳国资国企服务“城市质量提升年”,落实全市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积极承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国资预算服务民生力度,高标准提供水电气、地铁公交、菜篮子、米袋子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动安居集团积极落实人才住房建设任务,支持安居集团、天健加快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全力做好援疆、河源对口帮扶和广西百色、河池产业扶贫等工作。
以加强党建为根本为国企改革把好关定好向
重点打造“三支队伍”
深圳国资国企把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与争当国企党建排头兵有机统一起来,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全部完成直管企业章程增加党建内容的修订工作,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从严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出台党建“十三五”规划和党委工作规则、国企党建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从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现代企业治理相结合,优化企业家成长培育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重点打造“三支队伍”:更具市场化、前瞻性的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更具职业化、专业化的外派监督管理人员队伍,和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后备人才队伍。
另外,深圳国资国企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全面传导到各企业、各部门。
编辑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