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坚守,墙外长安,深圳监狱“高墙”内有一群闪光的人
读特记者 黄丹
2020-03-24 20:53

1月28日(正月初四)深圳监狱开始隔离封闭备勤,14天后的2月11日,深圳监狱第二批封闭执勤干警进入监管区接班。原计划2月24日交接轮休,但2月22日监狱勤务等级提升——实行战时执勤模式,于是,他们从战时封闭执勤至今,已经50多天了。

3月24日,深圳监狱封闭执勤干警林胡嘉,讲述了“高墙”内那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

“爱表现”和“不休息”的老警长:陈瑞华

我们监区这一批带队的领导是陈警长。进入监管区前,我准备编制排班表,陈警长私下找我打招呼:除了正常的领导值班外,参加干事的都要坐班排班,早班、中午班、晚班都行。

我半开玩笑说:“领导,别抢我们饭碗行不行?”

“干事长,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吧。” 陈警长坚持说。

领导强烈要加进来排班,好吧,我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照排就是了。在第一阶段14天的执勤,领导的有力支持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业务工作,尤其是面对疫情变化而新增的释放衔接工作和疫情防控隔离管理。

除了参与坐班执勤,陈警长一有机会跟楼层干警聊天,了解大家的身体情况、工作状态、家里是否有困难需要组织出面协调解决,每天下午带动同事在备勤时段进行体育运动,保持好的身体状态,偶尔他还拿出自己珍藏的普洱茶犒劳大家。

一刻也停不下的“白头翁”:胡云光

头发一半花白的副监区长胡云光(我称呼他“光区”),则像是一刻也停不下的“白头翁”。

每天他早早起床到分控室给干事当“B角”,关注整个监区的动态。然后,跑上跑下到各楼层熟悉警情犯情,深入掌握第一手信息,有的放矢地为罪犯作专题教育。我们想不到的环节和问题,光区会先想到并提出办法。

执勤时间长,大家情绪起伏,吃饭时“低气压”。这时候,光区出现了,他为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可谁又知道,光区是我们这些人中唯一一位没有备勤休息时间的人。谁又知道,他是那个会帮同事看现场,照顾其他同事先吃饭的老大哥。

虎虎生威的“虎区”:曹虎

我称他为虎区,我一直觉得他是我们这一拨人里面状态最好的人。

作为本批次分监区的负责人,他要承担分监区的基本工作,提请加分、月考核、奖励等等。作为一个担任过实职领导后回归基层岗位的人,很多系统操作需要从头学起,他踏实且认真地观看我的演示,然后迅速掌握。

面对疫情防控期间突然新增的任务——组建装卸队,虎区迅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服刑人员,紧接着编制工作要求,准备防护物资,调整仓组,改变日常活动安排,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凸显出极强的业务能力。

休息时间,虎区是个健身达人,擅长跳绳,热衷跑步,喜欢带着年轻人一起运动,讲笑话,谈人生。

分监区的“擎天柱”:王德升和罗伟杰

这两位80后是新犯分监区的中流砥柱。虽然都是年轻的“奶爸”,却都是严酷疫情下“逆行”的勇士。

“非接触式管理”前提下如何做好狱情排查,正常必要的入监教育怎么进行,会见暂停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亲情电话平抚犯群情绪,如何处理罪犯留仓时间长而可能出现的监管安全隐患?这些问题,正是他们攻克的堡垒。

在他们的努力下,入监监区罪犯的队列动作训练、监规纪律学习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卫生知识的学习得以有效进行。

干事办的青春风暴:雷炳豪和黄伟特

雷炳豪在春节期间帮同事值班,在家呆了不到23个小时,接到封闭备勤的通知后就立即返程。

黄伟特是新入职的干警,主动提出加入第一批封闭备勤。

两位年轻人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分工,认真工作。面对未曾接触的业务板块,他们虚心求教,条分缕析,而又敢于担当,勇于挑战。

雷炳豪承担着临释人员衔接和入监教育的重活,黄伟特几乎从零开始接触侦查、生卫、生产三个业务板块,几无差错。两个人又在这次执勤中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战时执勤的艰难时刻,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深藏不露的“老中医:张木忠

没有想到这位在我眼里的“吹水圣人”居然懂得中医。

昨天我突发皮疹,心里忐忑不安,跟领导提了一句。他说:“快找木哥。”张木忠闻讯,马上找到我,看了表征,切了脉,又看了舌苔,略一思忖,说:“是湿毒。二十分钟后到五楼喝凉茶。”说罢,转身就走。

我原地发呆若干秒后,才知道这位老干部已经完成了整个诊断过程。难以置信,老中医居然就在身边。

在每一个平凡的执勤日里,我听得最多、说得最多的是对讲机中传出的“人数到齐,情况正常”。我知道,与之对仗的是高墙之外的“万家灯火,天下长安”。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黄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