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经济遇到重大冲击——泡沫破灭或者遭遇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凯恩斯主义者都会主张立即多印钞票救市。他们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如果人们预期其他企业资金链会断裂,那么他们就会加快收回外面的贷款,从而引发连锁反应,使得整个社会陷入通货紧缩,经济崩溃;如果这时候央行印钞注入流动性,就可以改善人们的预期,避免经济崩盘。
这说法听起来非常有道理,所以,凯恩斯主义才能俘获那么多信徒。即便是著名的市场派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认为,1929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美联储应该印钞注入流动性救市。
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凯恩斯主义者对预期的认识不够全面。
预期在经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举个例子,炒股的人都清楚,当你知道某个上市公司业务发展得很好,你不会等它的财报出来才会买它的股票,而是会提前买。整个市场都这样,那么股价现在就会买上去。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是预期在决定市场的动态均衡,除非出现了无法预期的黑天鹅事件。但是预期并不是凯恩斯主义者以为的那么简单,它有很多复杂的面相。
很多时候,人们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真正预期是什么。
举个例子,假定美国将选上来一个主张加税搞福利的总统,例如桑德斯,那么,那些支持劫富济贫的人会很开心,他们会说:“让资本家们多出点钱给我们,美国有希望了。”
但这真的是他们的真实预期吗?那可不一定。因为,他们马上就会看到,企业开始主动降低活跃度,然后,支持桑德斯的人们会把企业的股票卖掉,股市会大跌。
也就是说,他们表面上很乐观,感觉美国有希望了,但是行动上却会不由自主地做空美国经济,后者才是他们的真实预期。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真实预期和桑德斯的当选之间是什么因果关系。他们只看到企业活跃度下降,却不明白那是桑德斯带来的预期。
再假设,美联储在当前时刻,大力印钞注入流动性,你随便问一个人:“你觉得美联储的做法能够挽救经济、避免那些受到冲击的企业破产吗?你对美国经济更有信心了吗?”他大概率会回答你:“是的,我更有信心了。美联储做得对。”
这样的回答并不奇怪,因为大部分人都很容易“理解”凯恩斯主义的逻辑。
但是如果你更进一步问他:“你会借钱给企业渡过难关吗?”他大概会告诉你,他不打算借钱给企业,因为债权会因通胀而贬值。如果企业想借钱,必须给更高的利息才行。
后者,才是他的真实预期。
美联储放水,人们看到的是,放水救了一部分企业,但是人们没看到的是,放水其实使得人们更难建立债权债务关系,因为放水会让债权贬值。另一方面,有些本来持有较多现金、现金流没有问题的企业,由于放水让现金购买力下降,那些企业会发现现金突然变得不敷使用,从而陷入现金流的危机。
美联储放水并没有真的增加流动性,而是通过摊薄、削弱他人的流动性来使得一部分企业增加流动性;而其他企业、个人则因为通胀的前景而收缩了信用活动。
也就是说,凯恩斯主义者试图通过放水来改善预期、维持流动性,其结果却是进一步打击了社会流动性。
政府应该大力减税、放松市场管制,这样,会使得人们看好企业的前景,积极地建立信用关系,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自己也获得回报,这才是让社会流动性增加的办法。
预期很重要,所以危机时刻,人们一定要看到真实的预期,看到“看不见的一面”,从而去建立市场取向的、正激励的预期,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帮助社会克服流动性的短期恐慌,同时也是长期的利好。(作者系财经学者)
编辑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