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师生共造卫星 专家帮忙今年就发射

记者 闻坤 文/图
2017-01-19 01:45
摘要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创客特训营于1月16日正式启动。 目前,活动已经进入“造星”环节。经航天技术专家的改造、完善和检测后,“少年星”计划在未来1年内择机发射。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创客特训营于1月16日正式启动。 目前,活动已经进入“造星”环节,组委会遴选的30所中小学校的师生将参加 “少年微星创客特训营”,现场完成“少年星”原型的研制。经航天技术专家的改造、完善和检测后,“少年星”计划在未来1年内择机发射。

filehelper_1484731981713_38

学生们将现场完成“少年星”卫星原型研制

“中国少年微星计划”又称“少年微星计划”,是以“少年星 · 中国梦”为主题,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柴火创客空间提供原型设计、套件研发及技术支持。

整个活动包含“创星”、“造星”、“发星”、“亮星”、“观星”5个环节,最后计划发射一颗由全国中小学生广泛创意、动手设计、参与制作的立方体纳卫星,命名为“少年星”。

在特训营期间,师生们将会接触到丰富的培训内容:开营仪式、海角天涯任务、观星/观影、太空科普讲座、卫星制作课程、12小时创客马拉松、“少年星”原型制作、结营仪式、参观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学生将利用柴火创客空间研发的航天与太空科技工具包,现场完成名为“少年星”的卫星原型的研制。经航天技术专家的指导、升级与优化后,“少年星”将在未来发射升空。

filehelper_1484732008916_16

特训营的学生们正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卫星原型相关知识的培训。

特训营的学生们正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卫星原型相关知识的培训。

据悉,1月9日,此次活动“少年星”的先导星——“凯盾一号”,已搭载快舟一号火箭在酒泉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549公里高度的圆轨道。“中国少年微星计划”承办方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筹备组组长任海峰说,“我们这颗先导星就同时肩负起创新与科普两个使命,一是海事通信先进技术的在轨试验,二是作为‘少年星’先导星,为‘中国少年微星计划’保驾护航。”

特训营师生合影

特训营师生合影。

航天航空工具包全部采用开源硬件

在这几天的特训营现场,中国少年们围绕着一套航天与太空科技工具包套件进行研讨学习。柴火创客空间为此次“少年星”计划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由柴火创客空间研发的航天与太空科技工具包套件,全部采用开源硬件,学生可进行编程并自由拓展,助力少年儿童的创意实现,把以前看起来遥远的航天科技也带到中国少年学子身边,在他们心中洒下“航天梦”的种子。

柴火研发的航天与太空科技工具包,包含开源硬件主控板、太阳能拓展版、摄影模块、温湿度传感器、九轴传感器、RF无线模块、加热模块、舵机等。通过组装、编程可实现卫星功能的模拟:无线传输、遥控图像拍摄、太阳能充电供电系统、星载计算机系统、数据采集、姿态监测等。

这些开源模块可编程、可拓展、即插即用,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的教育及创新创造。除了支持少年微星计划,该套件未来将作为航天创客教育套件推广到各中小学。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