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跨界合作 中国名画家绘中国非遗名匠

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莞城宣 文/图
2017-01-19 00:50
摘要

1月17日,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开展“名家课堂——莞城美术馆水彩交流活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刚与千角灯传承人张树祺进行了一次跨界合作。

355788942112895889

东莞千角灯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已过古稀之年的张树棋,则是千角灯制作技艺唯一的传承人。前不久,张树祺还被推选为东莞市首届“名城名匠”。

1月17日,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开展“名家课堂——莞城美术馆水彩交流活动”,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刚与千角灯传承人张树祺进行了一次跨界合作,通过名家绘名匠,向水彩艺术爱好者们展示匠人技艺和水彩艺术的魅力。

802475580700856074

东莞千角灯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据《赵氏族谱》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的小妹赵美容(皇姑)因逃难定居东莞,她凭记忆中皇宫灯的样式,指导莞城艺人扎作“千角灯”,并亲手绣上“二十四孝图”的灯带24条,称为“皇姑带”。东莞千角灯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由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因为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而被称为千古一灯。2006年,东莞千角灯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千角灯制作技艺唯一的传承人,张树祺说,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有“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寓意。用一千盏灯组合成一盏彩灯,创意独特,是灯文化的瑰宝。

由于千角灯体积庞大,制作复杂,技艺要求高,因受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千角灯的出品数量很少。据《赵氏族谱》记载,赵氏家人是每十年制作一盏千角灯。而东莞目前也仅存三盏,分别挂在莞城文化报告厅的大堂里、东莞市博物图书馆二楼以及东莞文化馆非遗展厅中。

891986484199756512

本次水彩名家和名城名匠的交汇,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刚显得十分兴奋,为了表达出张树祺的工匠精神和对制灯技艺的坚守,他花费了不少心思。

周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在画祺叔(张树祺)的时候,特别想把他这双手和这双眼睛,通过我的笔来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在他的前面有意识地留出一块黄色,这块黄色在我看来是一个智慧的黄色,是一个思想的黄色。我们想把这幅画画下来,把东莞的名人画下来,留在东莞,挂在东莞莞城美术馆,让更多人看到这双眼,这个祺叔,这个坚守,和他所坚守的事业。

编辑 多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