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院率先在全国探索执行转破产机制

记者 王若琳 通讯员赵钟
2017-01-14 19:51
摘要

完善执行转破产机制,让无力偿还债务的企业退出市场,是打通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需要。近日,涉案众多的深圳健利来电器有限公司由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再受关注。

完善执行转破产机制,让无力偿还债务的企业退出市场,是打通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需要。近日,涉案众多的深圳健利来电器有限公司由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再受关注。深圳法院的执行转破产机制帮助该公司一并解决众多债权债务关系,既让债权人获得了公平清偿,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诉讼、执行压力。

866425390717830609

深圳法院利用破产审判专业优势,在全国率先探索执行转破产机制,通过协调立案、审判、执行、破产四大司法程序,打开企业出清和重整通道,稳定债权人预期,加速诉讼案件的审理,大量消化沉积在执行阶段的执行案件。2012年,深圳中院正式出台执行不能案件移送破产清算的规定,明确移送条件和移送程序,执行移送破产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也就是在这一年,深圳中院首次试水执行转破产,受理房地产企业——深圳市水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破产案,随后对水指公司进行重整,使水指公司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

一个破产案件可以消解若干个执行案件,可以对债务企业进行彻底清查,这是破产程序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突出优势。今年以来,深圳中院加强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衔接互动,着力为破解执行难问题提供制度支撑。近日记者获悉,深圳健利来电器有限公司由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并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成立于2013年的健利来公司是一家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生产经营每况愈下,最终因欠薪倒闭。倒闭后,公司财产无人管理,债务无法清偿,债权人和员工情绪激动,一方面通过仲裁、诉讼和执行程序追讨债务,一方面到有关部门上访。据宝安区法院统计,该院受理以健利来公司为被执行人的执行案件26件,执行标的额998万多元,另外还有以健利来公司为被告的诉讼案件16件,诉讼标的金额506万余元。而健利来公司的财产显然无法全部清偿这些债务。根据债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德伟五金工具厂的申请,宝安法院依法将健利来公司移送深圳中院进行破产审查。

记者了解到,破产程序将为健利来公司的债务问题提供概括解决方案。另外,按照破产法规定,健利来公司所欠员工的工资以及补偿金等可以在破产程序中获得优先清偿。与执行程序采取的绝对优先原则相比,在健利来公司不能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下,破产程序对全体债权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按债权比例一次性予以清偿。

见习编辑 小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