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圳商业开店持续保持谨慎态势,商场推迟开业时间现象增多
○ 2017年深圳迎来160万平方米商业供应量,平均租金或被结构性拉低
2017年1月11日,戴德梁行举行年度发布会,就2016年深圳楼市和商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解读,特别是对2017年深圳商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
戴德梁行研究显示,伴随着三个位于非核心商圈的购物中心入市,2016年深圳全市优质购物中心总存量上升至258.53万平方米。受经济低调整,零售业开店持续保持谨慎,而新建成商业项目增多,零售商纷纷争取更多的装修补贴和更长的免租期,而业主方亦有所坚持。
商场招商进展普遍缓慢,推迟开业时间现象较多。全年优质购物中心租金下滑1.61个百分点,但2016年最后一季度,由于经营情况较好的成熟购物中心积极调入承租能力更强的商户,全市优质购物中心最优租金层平均租金季度涨幅1.21%,同时空置率也小幅下降至3.14%的较低水平。
从各业态发展情况来看,宴会的需求量直线下降,而租金及人工成本则节节攀升,大型餐饮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普遍缩小店面;而以白领为主力客群、面积在200-300平方米左右的休闲餐饮特色餐饮等发展势头较好,市场表现活跃,风投资金的流入助力特色品牌快速扩张,部分品牌甚至具备赶超零售的承租能力。
同时,中高收入人群数量增多,面积需求较小、供应产品更高端的精品超市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优质购物中心。随着注重生活品质、关注健康问题的群体愈加壮大,高品质休闲娱乐及健康产业发展日益蓬勃;影院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与高科技相结合体验性更强的影院很快也将会面世;健身房数量亦快速上升,健康及医疗类业态也逐步入驻购物中心。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势,戴德梁行认为,由于招商进展不佳,部分原定于2016年开业的购物中心推迟开业时间,使得2017年供应量被拉高至超过160万平方米,其中外围区域占比过半,料将结构性拉低全市租金水平;大体量的供应使得购物中心竞争日趋激烈,虽然购物中心运营者从精准定位和持续创新等多方面不断努力,但空置率走高的情况预计仍将出现。
戴德梁行研究表明,虽然实体商业竞争在加剧,但突围之路一直存在。电商为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经营利润,满足消费者体验需求,同样在谋求打造充满吸引力的实体店。例如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尝试,以及大量线上品牌开设线下实体店等;通过陈列和装饰创新,打造“高颜值”店铺,吸引消费者进店,充分把握“个性化”与“体验性”,不失为打破同质化魔咒的法宝。
“高颜值”店铺充分把握“个性化”与“体验性”。
同时,好的建筑设计本身也极具吸引力,上海大悦城二期定位于年轻消费客群,打造了国内首个屋顶悬臂式摩天轮、购物中心内部街区等,充满新意又赚足了人气;而在购物中心流行的天幕不仅留驻人群,也产生了可观的“天幕经济”。
在业态方面创新的集合店从多品牌集合、买手制集合店到跨界组合店,深受消费者欢迎;实体超市与餐饮相结合以提升业绩同样大行其道。跨界的故事一直在持续,商业创新将是永不落幕的话题。
编辑 东东
爆料信箱 10621731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