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出现大脑损伤及行走困难

英文深圳日报
2020-03-20 16:39
摘要

专家表示,许多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重症和重症病人都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据《今日美国》报道,不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对于幸存者来说,要完全康复,也是长路漫漫。

病人在感染晚期,病毒引起肺部严重损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了对抗病毒,身体向肺部派出免疫细胞,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此时,液体从肺部的小血管泄漏出来,填充到负责处理氧气的肺泡。因此,氧气无法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到达身体各个器官。

此时,危重症病人将会接上人工呼吸器,以促进氧气循环。而对于某些病人来说,身体仍然无法正常工作,此时病人就会死亡。

根据一项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肺部安全”研究),病人取下呼吸器之后,在30天内死亡的可能性是30%。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助理教授努阿拉·迈耶博士(Dr. Nuala Meyer)表示,根据中国和韩国的初期报告,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冠肺炎患者,在10-14天后可取下人工呼吸器。

迈耶博士表示,这类患者从生理和心理损伤到恢复正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迈耶博士表示,“病人可能会失去周边肌肉群及肌肉机能。” 出院五年之后,病人的行走能力也远远比不上同龄人。

此外,由于插管在声带上造成创伤,病人也无法正常吞咽和说话。

根据一项2016年发表在《重症监护医学》期刊(Intensive Care Medicine)上的研究,病人在出院五年之后仍可能经历认知障碍。病人出院后的认知障碍程度可达70%-100%,一年后可达到80%,五年后仍可达到20%。

除了认知障碍,研究指出,病人和看护者也可能经历心理障碍,例如抑郁、焦虑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研究表明,尽管许多身体机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但肺部在病人出院五年之后就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

专家表示,许多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重症和重症病人都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一项上周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中,201位患者中有84人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其中有44人死亡。

该项研究指出,老年患者出现该症状和死亡风险更高。而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若出现高烧,则能够康复。因为高烧表明,身体在对抗病毒。

危重症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速度出乎意料地快。根据一项1月份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17%-29%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从出现感染症状到发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平均时间是8天。

然而,克利夫兰诊所重症专家阿比吉特·道格(Abhijit Duggal)博士表示,专家们发现,新冠肺炎的早期趋势和以往其他的全球大流行病非常相似。

“当初H1N1流感流行时,在需要借助人工呼吸器的危重症病人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人数比例和现在非常相进,就像其他病毒性疾病一样。”道格博士说道。

道格博士表示,80%的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没有出现并发症。

见习编辑 廖锦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