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新冠疫苗研究团队:希望用12到18个月研发成功

读特记者 董芳芳
2020-03-20 15:44
摘要

香港大学(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3月18日宣布与国际组织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EPI)合作,期望尽快研发出对抗新冠状病毒的疫苗

记者昨日从香港大学获悉,香港大学(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3月18日宣布与国际组织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EPI)合作,期望尽快研发出对抗新冠状病毒的疫苗。港大研究团队是全球七支正在积极研发疫苗的专家团队之一。

CEPI将提供62万美元的种子基金,资助港大团队就研发中的疫苗作临床前期测试。

CEPI行政总裁理查德·哈切特(Richard Hatchet)表示疫苗研发工作非常艰巨,团队任重而道远,他说:“研发工作复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CEPI正是针对这种种挑战而成立,希望就各种新发病毒,包括此次的新冠状病毒,快速研发出疫苗应对。虽然无人能保证研发工作一定成功,但我们正尽一切努力,希望在未来的12个月到18个月,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港大的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长期流感研究的基础上,近年建立的一个多功能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平台(DelNS1 LAIV),能利用无毒害流感病毒疫苗载体,快速构建表达各种病毒抗原,包括类冠状病毒抗原,用以制备无害活疫苗。

这个疫苗研究项目已经得到科技部立项支持,是国家五个重点疫苗技术策略之一。团队目前正联合厦门大学,以及长春百克、华兰生物、北京万泰、科兴和中生集团等疫苗生产企业,开展对疫苗利用鸡胚等系统生产进行评估测试。

香港大学称:从禽流感、SARS、猪流感,到2019的SARS-CoV2 冠状病毒爆发,已清楚显明人类很难预测将来发生的新发传染病的时间和类型,故必须建立能有效快速反应的疫苗研发和制备的体系和技术储备。香港具有监测和应对新发传染病的经历并累积了相当的经验,利用香港大学的研究基础和人才力量,结合内地具科研实力的疫苗生产机构,在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快速反应疫苗技术体系,形成产业链,将能对国家今后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做出重大贡献,并能吸引世界相关领域的合作者参与技术建设,共同为应对将来国际上突发、新发传染病,并快速做出全球反应。

CEPI于2017年在达沃斯成立,目的是集合全球公私营机构、慈善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应对未来疫症的发生,研发疫苗以作出预防,保障人类健康。港大的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由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袁国勇任共同主任,在多次对抗新发传染病,包括此次新冠状病毒疫情对抗中扮演重要角色。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董芳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