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体设施共享品质生活” 龙华区政协举办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活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2021-08-10 16:42
摘要

8月6日下午,由龙华区政协主办,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的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活动在龙华书城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聚焦文体设施,共享品质生活”展开热烈讨论。

资政集众智,凝聚共识汇合力。8月6日下午,由龙华区政协主办,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承办的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活动在龙华书城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聚焦文体设施,共享品质生活”展开热烈讨论。龙华区政协领导陈贤彪、杨东辉、仙新民、马晓歌、罗汉青、陈彤出席活动。

据介绍,“委员议事厅”活动是由龙华区政协主办,紧扣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民生问题,通过专家学者的“讲”、政协委员的“议”、市民群众的“评”,搭建的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并表达意见的协商平台,共同推进龙华的发展。

当天下午,政协委员李小龙、钟姝丹、马静,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许媛媛,深圳中观研究院院长薛占栋五位议事嘉宾及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主持人张文哲,共同围绕“聚焦文体设施,共享品质生活”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龙华区教育局、龙华区财政局、龙华区建筑工务署、龙华区前期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并与议事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

政协委员李小龙认为,政府投资、运营的体育场馆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要因地制宜,在运营文体设施的同时,要致力于打造龙华本土文体品牌,打造属于龙华的文体IP,做出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的原创作品,实现文体产品最大利益化。

政协委员钟姝丹表示,文体设施建设应当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文化场馆的建设首先要把规划做好,选址做好,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场馆的互补功能;针对拟建及在建的场馆,建议专业运营团队及使用者尽早参与规划建设,让场馆设施设备更具合理性;场馆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该同步考虑文化融入数字龙华、智慧龙华建设,争取同步投入使用。

政协委员马静认为,文化源于群众,要结合现有的社区和街道的服务文体设施进行资源的整合和融合,精准化地对接群众文体需求;要加强区内大型文体场馆的民生公益属性,设置合理的免费使用时间,收费区域的价格也要亲民;要多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赛事,提升居民群众的文体素养。

深圳中观研究院院长薛占栋表示,龙华从产业重镇、产业大区到目前都市核心区的转变,说明其发展定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重视经济发展,而现在更加注重全面发展。随着龙华重大文体设施的落成,以及街道、社区层面多层次的文体设施完善,龙华的文化事业发展肯定会突飞猛进。

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许媛媛表示,结合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接下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继续聚焦建设高品质的十分钟文体服务圈,高标准推进场馆建设,大力打造数字文体场馆,不断完善三级文体服务设施,为都市核心区建设奉献龙华文体人的力量。

据了解,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建设高品质“十分钟文体服务圈”为工作目标,全面推进辖区文化阵地建设,科学布局以市区文体设施为核心、以街道文体设施为枢纽、以社区文体设施为基础的三级体系。


目前龙华区的市区一级的文体设施分两种:一种是大型文体场馆,另一种是特色文化场馆。大型文体场馆中,市投市建场馆共4个,目前处于项目前期的1个,在建2个,已投入使用1个,为深圳书城·龙华城。区投区建场馆共10个,目前在建4个,项目前期5个,待升级改造1个。在特色文化场馆中,目前全区建成博物馆7家,建成美术馆1家,此外,我区还有一批待建特色文化场馆,如龙华“大国工匠博物馆群”、清华美院乔十光漆画研究院、蔡志忠美术馆等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场馆。


街道文体设施方面,按照“一街道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全力建设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面建成6个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3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20年启动了龙华城市书房建设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建设龙华城市书房,目前已建成40个城市书房,实现了城市书房的街道全覆盖。


社区文体设施方面,十四五期间规划期间预计建设182处文体活动空间,新增小型体育设施1035套(件),全面建成“十分钟文体服务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体需求。

(原标题《“聚焦文体设施共享品质生活” 龙华区政协举办2021年首场委员议事厅活动》)

编辑 吴徐美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外平台)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