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豫力量:与灾难较量6日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卢佳
2021-08-09 17:20

日前,河南省遭遇强降雨,二十五年没有发过洪水的卫河,越过大堤倒灌多个村庄。东莞市蓝天救援队(以下简称“救援队”)18名队员驱车近1600公里,抵达河南灾区。六天六夜,他们转战两城,成功转移了420多名受灾群众。在这支千里驰援河南的东莞生力军中,有来自谢岗镇的力量,在谢岗镇开公司的康彪就是其中一员。

7月30日,救援队平安回到东莞市。经过三轮核酸检测与自我隔离后,8月7日,康彪接受了记者采访。六天六夜的救援故事在此刻一页页地被翻开。

在这些用爱心与灾难较量的故事里,惊心动魄的壮举只在瞬间。更多时候,在洪水中上演的一幕幕感人故事,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战胜了灾难。

康彪认为,自2016年东莞市全面建设“友善之城”以来,涌现出不少乐于公益的优秀个人,他不过是做了一个东莞人应该做的事情。

开篇:背上膏药出发

记者眼前的康彪,身材粗壮健硕,笑容可掬。额间布满细密的汗珠,与身处的空调房格格不入。询问之下,康彪掀起长裤,露出了双膝上的膏药贴。

7月21日,康彪在厂里装货,突然收到通知:东莞市蓝天救援队将在一个小时后出发,前往河南救灾。

康彪马上拨通妻子的电话,请她帮忙收拾几件换洗的衣物送到厂里来。不久,妻女带着行李匆匆赶至。

6岁的小女儿抱着康彪的腿,哀求他别去。康彪耐心地向女儿解释:“我有水灾(2019年河源连平县水灾)救援经验,那里的人需要爸爸。”说这话时,康彪发现,妻子背过了身子,正悄悄地抹眼泪。

康彪家中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他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妻子虽然不希望他去冒险,但还是将行李递给了他,“里面还备了一些常用药。你膝盖不好,到了那边要万事小心。”

康彪早年参军时,膝盖曾受过伤,因未及时治疗,导致髌骨软化,临床表现为下蹲困难,上楼无力。

带着妻子为他准备的爱心行李,康彪和战友们一路驱车前往河南灾区。同行的赵柱钦也来自谢岗镇,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途中大家轮流开车,一刻也不敢停歇。

14个小时后,众人终于抵达距东莞1600公里的郑州市。当时郑州的情况已大有好转,救援队接到通知后,即刻前往新乡市救援。

彼时的新乡宛如一座昏暗的水城,浑浊的水流绞断了公路和电力。当地交警和志愿者分散在各个路口指挥交通。路上有不少因水位过深导致熄火抛锚的车辆,其中就有两辆属于救援队。在水深的地方,康彪小心翼翼地驾驶,他担心掀起的浪会让小轿车漂起来,继而发生车祸。

在城市的高处停好车后,康彪和队友们迅速下车,带上装备,开展救援。

过程:一个都不能少

刚下车,康彪就闻到了一阵阵恶臭。

水中零零散散漂浮着生活垃圾和从下水道里冲出来的污秽物,不远处,还有几具腐烂了的动物尸体。出发前,赵柱钦递给队友每人两只口罩。虽然两层口罩还是不能完全掩住异味,但至少让大家好受了许多。

污浊的水里藏着不少尖锐的物品,还有一些被打开的井盖,稍有不慎便会受伤。在没及胸口的洪水里,康彪看不见水底的情况,但他顾不上那么多,坚毅地迎着水的阻力和冲力,大步大步地向前走。在这场与灾情争分夺秒的赛跑中,他只许胜不许败。

坐上橡皮艇后,情况也并没有好转。在较窄的道路上,两侧都是护路水泥桩,路两边的树枝接近水面,行舟时经常碰头。在这场暴雨中,被卷去的物品多不胜数,导致橡皮艇的马达常常被广告横幅、绳子、电线、衣服等物品缠住,水下被淹没的汽车、垃圾桶、护栏等尖锐的物品则会把橡皮艇划破。在水位低的地方,马达无法启动,需要借助人力推舟。当时水流很急,好几次,橡皮艇险些就翻了。

7月17日至22日,新乡市平均降雨量830毫米,最大降雨量965.5毫米,几天的降雨量超过了往年全年的降雨量,牧野区是新乡市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康彪等人接到指令,来到牧野区的村庄开展救援。在一个偏远的农村里,能行舟的地方只有一条狭窄的乡村小路,路上还停放着不少农用机械。

往前划了一段路,众人又遇到了水位低的问题。这时,远处的几个人影映入了康彪的眼帘。康彪立即指着前方,叫道:“前面有人!”志愿者们纷纷跳下船,牵着橡皮艇跟着康彪跑。

跑了一段路,大家才隐隐约约听到沙哑的求救声。前方不远处,几十名老人和小孩站在水里,焦急地等待救援。由于没有通讯网络,且被困人数太多,110、119等救援电话他们一直打不进去,无法与外界联系。看到救援队过来,他们都激动得哭了。“报数!”“老人和小孩先走!一个都不能少!”

接受记者采访时,康彪回忆起这段往事,他说:“因为那里水位比较低,船开不过去,所以救援队往这个方向走的不多。能把他们安全转移,我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安顿好村民后,救援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另一个村庄。刚进入村子,只见一辆叉车立在水中央,叉车底部已被雨水淹没。车上,男人手忙脚乱地启动叉车,女人抱着一个孩子,和另外两个小孩站在车上,一脸的焦急。

救援队奋力朝他们划去,将他们挨个儿接上了橡皮艇。在船上,女人全程护着一个孩子的脚。仔细一看,只见孩子的裤管下露出了纱布。男人说,孩子在几天前不慎受伤了,受伤部位不能沾水。他原想带家人逃到安全的地方,怎知必经之路变成了“河”,被迫滞留在半路。叉车是他们家比较值钱的资产,但是比起家人的安全,那些统统都是身外之物。看着他们,康彪想起了家中的妻女,泪水不觉模糊了双眼。千里之外的她们,想必此刻也正牵挂着他……

深夜,康彪回到营地,褪去湿漉漉的队服。在救援过程中,长时间半个身子泡在水里,他的皮肤已变得“坑坑洼洼”的,还起了很多水泡。但最让他难受的,还是膝关节的疼痛。昏暗的灯光下,他靠在床边,拿出身旁行李箱里的膏药,犹豫了一会儿——救援还在继续,贴了膏药不能碰水,还不如不贴了。如此一想,他便将膏药放回了箱子里。

结局:被河南人民感动

当新乡像病人一样逐步恢复元气的时候,附近的卫辉市依然灾情严峻。卫河与共产主义渠绕卫辉市区而过,降雨造成水位上涨,两条河汇集到一起,受到卫河泄洪影响,水大量涌入卫辉市区,多个村庄被淹。

救援队的车停在了卫辉市区附近。前方水深超过2米,来自各地的民间救援队撑着橡皮艇在水面上穿梭往来,承担着这里很大一部分的转移工作。

起初,最先遭遇水灾的人被转移到了市区;后来,由于市区地势低,人们又被转移到其它地方。卫辉城区附近的一些村民,甚至一个晚上就被转移了三次。

洪水从街道倒灌进民房,很多人都在等待救援。在一栋出租屋内,一位老人抱着一名婴儿逃到了楼顶。直到救援队发现了她们,她们才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7月26日,卫辉市烈日当空,救援队队员皮肤被晒得黑里带红,身边的洪水也被太阳晒得发烫。浅水区的水没到了康彪胸口位置,深水区甚至达到了3米。他们在水里,脚不沾地。水流湍急,为了逆行而上,他们只能抓着路边的树,借力往前游。

在所有人的奋力拼搏下,卫辉市一带基本完成人员转移,当地村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而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感恩故事,也在此刻浮现出来——

在救援期间,当地村民排着队,蹚水过“河”,自发将食物送到队员的住处;救援车队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堵车停下来,当地人们看见了,就抱着面包、水、切好的西瓜等食物往车里塞;当救援队队员去商店买东西时,老板看到他们是救援队的,悄悄把收款码藏了起来,坚决不收费;很多饭店门口也贴着“救援人员免费就餐”的告示……

康彪回忆,有一次救援回来比较晚,大家都饿了。营地里堆满了当地居民送来的速食,但他们想吃点热的东西,便决定换上了便装去吃夜宵。结果,他们被认出来是救援队的,周围商户纷纷自发给他们送食物,甚至把去付款的队员直接抱出来。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偷偷留下钱就走了。“这次洪灾,他们本身就是受害者,对我们还那么热情,让我们很感动。”康彪说。

“感谢你们!”“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河南玩!”7月29日下午,康彪等人在当地居民的送别下离开河南,返回东莞。在本次救援中,东莞市蓝天救援队共转移被困群众420多人,其中有小孩63人(含3名婴儿)、危重病人17人、老人42人,出动橡皮艇救援转移群众达116次,并参与转移群众物资和分发救援物资。

2016年,《东莞市建设“友善之城”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提出,东莞将实施“八大行动”、26项措施,全面建设“友善之城”。多年来,友善的种子已在莞邑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康彪认为,他自愿参与救援,不过是做了一个东莞人应该做的事情。

(原标题《东莞援豫力量:与灾难较量6日夜》)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卢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