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纾”“新”组合拳!深圳国资三大举措服务中小微企业!

读特记者 何泳
2020-03-19 11:56
摘要

疫情发生以来,市属国资国企重点采取了“减租”“纾困”“创新金融服务”三大举措,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读特记者从市国资委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属国资国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第一时间通过“减”“纾”“新”等组合拳方式,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市属国资国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民生保障、服务产业升级、服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作为工作主线。近年来,重点在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园区配套、人才和住房保障、产业链协同和自有物业支持等方面开展中小微企业产业孵化、竞争力提升、转型升级、共渡难关,与民营经济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搭建以科技园区为空间载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在市区我们已经建成和运营各类产业园区101个,比如深圳湾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西丽留仙洞创业服务平台,持续为中小初创企业提供“双创”支持,培育了一批明星创业项目。

二是以孵化、创投、基金、担保、证券等投资和金融服务为重要的抓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创业孵化方面,深圳清华研究院、中国科技开发研究院、深圳湾科技等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孵化企业;创投方面,深创投是国内创投的领军企业,已经投资扶持157家企业上市;基金方面,针对中小微企业培育和成长构建起了涵盖天使基金、人才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担保方面,高新投、担保集团累计为近7万家次中小微企业提供1.06万亿元的担保和金融衍生服务。国信证券在我市培育和服务260家企业上市,全国第一。

三是以降成本、减负担、提信心为目标,全面落实“四个千亿”支持计划。平稳发展基金已经累计决策为民营企业提供249亿元股权和债权支持。民企发债增信推进、储备的项目金额也超过800亿元,已经发行86亿元。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动银行撬动新增信贷313.8亿元。

四是以民生服务保障主渠道、各类消费品市场为纽带,在产业链中与中小微企业协同。蔬菜粮食等企业作为市场主渠道,深农集团担负着全市90%果蔬等农副产品供应,为产业链中众多小微零售企业和商户提供交易和配送服务。机场、地铁、口岸等零售商铺以及华强北电子、水贝珠宝等专业市场,也有力支持服务大量中小微企业和商户。在产业链、细分市场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疫情发生以来,市属国资国企重点采取了“减租”“纾困”“创新金融服务”三大举措,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一是主动减租让利,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损失。市属国资国企在全国国资系统率先开展自有物业租金减免的支持工作,既体现责任担当,又发挥示范引领。在市委市政府推出“惠企16条”政策以后,全面推动减免工作的落实,为了确保承诺到位,市国资委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经统计,市属国企市内物业免租金额12.45亿元,惠及的商事主体2.45万家。通过检查,严肃纠正个别落实不到位、“二房东”截留等问题。同时,我们向驻深国企倡议,合计减租2.1亿元;联合各区向全市1043家股份合作公司发出减租倡议,合计减租7亿多元。

二是加大纾困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惠企16条”出台以后,市国资委立即会同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组织相关企业,提出平稳发展基金加大力度支持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专项实施方案”,二月下旬经市政府批准实施。方案从降低纾困企业营业收入门槛、设置支持上限3千万元、实行事后备案、利率7折优惠等方面惠及更多中小企业。短短两周的时间,收到200多家企业的申请,相关企业同步开展尽调和风险评估,三月上旬已首批决策向21家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创新开展市场化融资服务和降费优惠措施,打出国企金融支持组合拳。国信证券开展疫情防控债券融资服务,发债87亿元,首批发债利率创下2017年以来全国同类公司债最低的水平。高新投推出专属疫情防控信贷产品“信新贷”,最高也是给予3千万元的担保额度,首批已核准35家企业专项贷款担保。担保集团在对疫情防控企业实行担保费5折优惠的同时,对小微企业进一步推出“分段优惠费率”,让利超过5千万元。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