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地区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与中风险地区相比有何差别?请看——

读特记者 刘良龙
2020-03-17 22:03
摘要

低风险区域不等于没有风险,一旦出现咳嗽、发烧症状,不仅要佩戴口罩,还要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3月16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名单》在广东省卫健委门户网站发布:截至3月15日,全省无高风险地区;广州市越秀区,深圳市福田区,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大亚湾区,中山市主城区片区,肇庆市端州区,揭阳市普宁市等14个区、县(县级市)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区、县(县级市)均为低风险地区。

据了解,所谓分区分级就是对湖北省、北京市以外的地方依据疫情严重程度,以县级为单位划分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三类。

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不得对企业复工复产设置条件,不得以审批、备案等形式为借口,拖延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组织人员有序返岗,指导用工企业严格执行消毒、通风、测温等要求,降低人员密度、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人员防护、消除风险隐患,做到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复产同步推进。

高风险地区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要继续集中精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有序扩大复工复产的范围。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高风险地区也要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企业的正常运转。

据悉,低风险区域不等于没有风险,有些区域刚刚从高风险、中风险等级调整到低风险等级,这些区域的居民平时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去人员密集场所建议佩戴口罩,复工复产时采取分区作业、分散就餐。如果在密闭场所工作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并尽量缩短工作时间,还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以后,低风险区域的民众难免也会头痛感冒,一旦出现咳嗽、发烧这些症状,不仅要佩戴口罩,还要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见习编辑 康佳楠

(作者:读特记者 刘良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