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海洋卫士”战疫纪实

读特记者 江南鸾 实习生 黄婕
2020-03-17 10:37
摘要

疫情之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保障我市平安和谐的海上秩序,切实抓好渔船渔民疫情防控工作

大事难事看担当,危急时刻显本色。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约260公里海岸线,海上疫情防控任务十分艰巨。疫情之下,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综合执法支队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保障我市平安和谐的海上秩序,切实抓好渔船渔民疫情防控工作。每一位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队员都化身“海洋卫士”,始终冲在最前面,坚守防疫第一线。

“一船一档,精准防控”

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盐田大队副大队长田正,在办公室里仔细查看着盐田大队当日的防疫信息数据。在他的办公桌上,还堆放着几摞厚厚的表格文件。“盐田大队管辖的海域,每一艘船都有一个档案。今年2月初,我们对渔船渔民的防疫情况进行了系统、精准、全面的摸排检查。”田正告诉记者,一船一档,才能精准防控。

田正介绍,通过为渔船建立档案,对渔民逐一排查,盐田大队发现一位渔民的家属曾与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同乘一辆大巴车。“发现这个情况,我们马上介入,深入调查该渔民与其家属,以及接触过的人,最终发现没有发生感染情况。”  田正说。

“疫情防控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田正介绍,盐田大队与街道社区、公安部门、边检部门联合在渔港港口码头设置了关卡,对在港口停留上岸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我们在防疫工作中一直在强调减少人员接触。非运送货物需要,尽量不要上岸;上岸了尽量只留货物,不留人;同时,通过在网上申报人员动态和健康状况,减少人员聚集风险等。”田正表示,目前码头关卡每天大约二三十人的人流量,渔民们在港口卸下货物也会马上离开,不会停留很久。

“每天出海,逢船必检”

疫情之下,原本渔船停靠密集的宝安西乡渔业码头,渔船少了很多。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宝安大队执法二科科长杜文彬告诉记者,渔业码头地势较低,平时夏季受台风天气影响,渔港涨潮明显,海水甚至会淹到岸上来。平时,渔港面前的一片海域会停留许多的渔船,并列着排在岸前。但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这里近日已经鲜有渔船停靠。

“因为大部分渔船上住着人,人群聚集就容易产生疫情传播的风险。因此我们要求大部分渔船都在海上分散着抛锚停留。同时,渔民们为了生计会自主寻找销售途径,我们充分理解渔民的民生需求,要求他们主动做好申报工作,必须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渐复工。”杜文彬说,一切都是为了保障渔民的安全,所以渔民们也都很配合防疫工作。

杜文彬介绍,从大年初四起,宝安大队已经全员返深,加强24小时值班值守。“为了保证疫情不会在海上蔓延,就必须高度重视海上严格管控工作,逢船必检,逢人必查。” 杜文彬表示,之所以逢船必检,是因为海上偶尔会出现异地船。“我们不知道异地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否有感染新冠肺炎人员,因此我们都会对所有船只进行检查,对船员进行体温检测。”

“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出海。”杜文彬说,有时候,遇到没有戴口罩的渔民,宝安大队的队员们也会将自己多余的几个口罩送给渔民。

“协调各方,安全复工”

在深圳东、西部海域中,南山海域的人口流动规模是最大的,进出渔船数量也较多,周边渔业业务复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任务都十分艰巨。在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南山大队大队长李玟锋 、教导员刘震威看来,疫情防控是首位,同时还要尽量维系防控与民生、经济的平衡,减少经济损失,保证安全生产。

“南山大队管辖海域的活动人员主要是从事渔业批发的比较多。这里的渔业产品不仅供应深圳市内,还供应深圳周边城市,产业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李玟锋介绍,每天凌晨一两点钟,就会有从湛江、阳江、汕头、汕尾等地过来的鲜货船前来,凌晨三四点钟进行卸货。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往返于港深的养蚝船,这些渔船流动性强。面对这些情况,李玟锋表示,“只要船只靠岸,我们就要求他们进行申报,并提醒船员戴好口罩。同时,我们还禁止港口私卖海鲜等聚集性商业行为。”

“蛇口渔港情况的复杂,还在于周边已经复工的建筑工地,以及有不少外籍、港澳人员居住的小区。” 刘震威向记者介绍渔港附近的人员组成问题。记者看到,南山蛇口渔港附近,有多个泥头车出入;在渔港附近也看到有外籍人员出现。刘震威介绍,渔港附近为建筑工地,南山大队与工地协调,要求工地人员进出渔港也要通过手机填报信息,录入安全系统,保持信息通畅;而由于附近人员成分复杂,为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支持复工复产,南山大队协调蛇口街道和渔二社区将南山蛇口渔港与滨海休闲带之间用绿网进行隔离,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渔港。

在复杂情况面前,李玟锋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联合各方,共同防控,保持信息互通。他提出,通过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港口管理群,有效联合了边防、边检、周边社区、街道、派出所、海防打私办等各方组织,为防控提供了许多便利。 “虽然蛇口渔港情况复杂,毗邻香港,人员复杂,输入型病例风险增大,但我们还是做了许多防控措施,目前效果较好,一例病情都没有出现。” 李玟锋说。

“海陆联控,坚守岗位”

“海上疫情防控离不开陆上街道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多个机构的支持。”已经在海洋综合执法岗位坚守12年的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鹏大队执法一科科长罗树行告诉记者,此次疫情期间,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鹏大队与街道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多个机构建立了海陆联控的防控机制体系,取得了很好的防控效果。

罗树行表示,在南澳街道办事处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带领下,大鹏大队通过微信和电话联系流动渔民协会,同时与社区进行信息沟通和共享,确保渔民信息不遗漏,确保渔民信息的真实性。“针对渔船、渔排等多个不同分类的管理对象,我们相应还建立了微信群,把最新的防控政策、知识及时传达给渔民。” 罗树行说。

“大鹏大队管辖的海域有将近300平方公里,海岸线有130多公里,管辖在册的渔船552艘。面对艰巨的防疫任务,春节期间,大鹏大队每天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罗树行介绍,疫情期间,大鹏大队涌现出了一大批放弃与家人团聚,主动要求坚守岗位的队员。“大鹏大队陈裕灏的孩子还是个婴儿,面对疫情,他毅然决然主动申请留守岗位,在抗疫一线协调物资工作。大鹏大队的何佩倩大年初六就主动返岗工作,经常要加班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十分辛苦。”罗树行表示,正是因为有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海洋综合执法队员们,海上疫情防控才能有取得胜利的保障。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江南鸾 实习生 黄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