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之下,自行车复辟之路能走通吗?
陈冰
2016-12-30 01:34

11

周日到深圳湾公园晒太阳,被眼前的盛景所打动,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到上世纪80、90年代:蓝天白云下,人们骑着自行车,或疾行或慢聊,从街道进入滨海公园,从公园四散到街道,消失在拐弯处……

(一)

中国人的出行方式正处在历史的拐弯处!

曾经是“自行车王国”的中国,在西方自动化工业的诱惑下,把驾驶私家车作为“年轻漂亮”加以追逐。“飞鸽”、“凤凰”、“永久”渐渐走进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夏利”、“桑塔纳”、“大众”、“丰田”、“本田”、“奔驰”、“宝马”。

官方统计显示,在1980年,北京63%的上班族骑自行车上下班。到2000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比例下降到38%。而今,小于12%的人出行靠骑自行车。

2

“永久”不久,“飞鸽”倒地,小汽车居然像猪一样飞起来了。到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新华社的报道充满了“超美”的兴奋:中国以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比原先预计的提前了5至6年。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6%。

5

2016年1至1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02.7万辆和249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3%和14.1%。即便有限行、摇号等调控手段,“经历了两年的产销增速放缓后,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这种狂欢和嘹亮,只有很壕的获利者才能大声唱出。

“汽车梦”实现了,但天也变了。蓝天白云存储在记忆中,眼前飘浮着雾烟霾气。原本冬天才可见的带口罩现象,现在成了一年四季的“新常态”。即便在南国闷热的夏天,街道上、地铁中你都会发现戴口罩的人。

看看中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就会感到“汽车梦”的代价。珠三角一些城市的统计数据显示,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贡献率”达5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达到了70%。于是,“PM2.5”、“爆表”、“红色预警”、“重度雾霾”成了刺激人的新词汇,“奥运蓝”、“G20蓝”、“APEC蓝”成为珍稀天气。北京人见到蓝天白云就刷屏,更让人怀疑是不是“有辱国家尊严”。

4

直到一位高人说出了“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后,奔跑的城市才稍息了一会儿。回看老照片,突然发现一些东西没有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二)

也许是对自行车时代的怀想,我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付上押金,便开始骑车行走了。从生态公园到保利文化广场,大约14公里路,80分钟完成。然后携着锻炼后的爽劲,吃顿美味的午餐,打的回家。

不是不想再骑车回家,而是无路可走。2008年的某天,我买了自行车,想骑车上下班。怀着兴奋上路,扛着车过路,推着车走路,一段约8公里的路,走了一个半小时。像很多城市一样,深圳已经没了自行车道,据说让路给开小汽车的。那次尝试遭遇挫折后,自行车生锈了,也便打消骑车上班的念头。

1

这两天一直在念想与自行车作伴的往事。1990年大学毕业后特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但工资很低,招呼个同学都捉襟见肘。好了运气来了,成都某商场举行征文比赛,特等奖一名,奖品是一辆凤凰26自行车。志在必得,经过两个晚上的实地考察,两个晚上的熬夜写作,一篇2000字的文章还真赢回了一辆自行车。比发表一篇论文得10元稿费相比,简直就是一冲云天。骑着那辆车,每天20公里以上,穿越成都的大街小巷,开始了新闻业的漫漫历程。

再后来到英伦,还是买了辆自行车,在节假日到郊外骑行,于宁静的田园风光中放逐自我。我开始关切世界大城市人们的出行情况,结果发现70%到80%的人都是靠公共交通。而在21世纪初的中国,公共交通仍被看做“贫下中农”,好像是给下层人士预备的。北京市民选择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比例大约25%,上海22.3%,广州26.85%,情况最佳的深圳也不过41%。

3

看着中国人的“汽车梦”,我实在不愿打搅。实在看不下去了,2006年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上撰文提醒——《给中国人的‘汽车梦’泼一瓢冷水》,希望政府和民众必须在“把车问蓝天,限车减污染”上有更大的魄力和胆识,下狠心把市民从“汽车梦”中摇醒。中国城市人口居住集中,公交是最环保最经济的出行通道。这篇小文,还被《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一直有“复辟”自行车大国的心愿,但总觉得“回不去的故乡”绝非是一个地理概念,“到不了的远方”也不是一个情绪心结。加上现在中国城市人群也像发达国家一样开始向郊区转移,住在郊外,工作在城中心,只好自己也买车,加入到堵车的洪流中,偶尔也演一演“路怒族”的角色。

(三)

直到上周,自行车又回到手边。这次不需要自己买车,而是租用。你在公园、路上见到黄色、蓝色的自行车,马上可以骑行,便利得就像网购一样。

无限网络技术提供了“随骑随放即时定位”的可能,于是一场“自行车分享革命”似乎正拉开序幕。北京、上海、成都、深圳率先试水,让人对绿色未来产生信心。

6

在北京浓厚的雾霾中,人们带着口罩,骑着自行车穿越天安门广场,仿佛要冲击出蓝天白云。

在成都阴暗的冬季中,人们带着手套,骑着自行车穿越人民广场,仿佛要唤回绿色与洁净。

在深圳温和的阳光下,人们穿着多彩单衣,骑着自行车穿越深圳湾公园,仿佛要把自行车道向市内街区推进。

感动是必然的,愿望也很好,但人们真会从四个轮子上走下来,转移到两个轮子上吗?

看看现实:人们的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越来越远;一些城市有四通八达的汽车道但没有自行车道;南方城市的夏季潮湿炎热,别说骑车,走路都流汗……这一切似乎注定了“自行车分享革命”的局限性,只能在公园、校园和部分街区通行。北京制定的到2020年让18%的出行者骑车上班,目标已经非常“高大上”了。

也许,最现实最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还是公交和地铁。让自行车成为社区和公交站点的使者,或者校园内、公园里的“快递小哥”,已是非常了不起的角色了。

7

中国人和自行车的爱情故事,恐怕再也回不到从前。但治理城市污染的策略,还将继续寻路。如果在这个拐点上不作为,那么留给子孙的或将是一个个废都,和驱散不了的雾霾。

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大约有820万人因空气污染死亡,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编辑 左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