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请问您14天内去过湖北或温州吗?有没有接触过疫区来的人?”……
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分诊台,一名年轻的男护士正认真询问每一位前来检查的发热患者。20多天前,他还是一名急诊科的普通护士,如今正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他就是参与该院首例新冠肺炎护理工作的26岁布依族小伙——田孟超。
田孟超在发热门诊分诊台为前来检查的发热患者耐心解答
“怕,怕自己太年轻,做得不够好”
时间倒回到1月19日。那天下午,田孟超正上着P班(即中班),医院正好在急诊科举行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收治演练,还布置了发热门诊和特殊患者留观病床。晚上七点左右,医院接诊了一对老夫妻,他们刚刚从武汉来深圳过年,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当值医生立即上报领导,并按照培训演练流程,一步步引导患者就诊、做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两名患者有肺部感染,血象也符合新冠肺炎标准,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专家会诊后,决定就地在发热门诊病房隔离观察治疗,等待核酸检测结果。”
当决定对这两例疑似患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时,科室的氛围顿时有些紧张。当班的护士们既想奋勇向前,又貌似有所顾虑。这时田孟超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请缨:“护士长,今天让我去发热门诊护理病人吧,我年轻,也是小组里唯一的男子汉。”
“当时第一个站出来,其实也没想那么多,姐姐们都有孩子了,我觉得我应该去!”田孟超回忆道。而当田孟超第一次正式穿上防护服工作,第一次走进隔离病房,第一次一个人去护理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时,“说实话,心里还是没底的,有些慌,不是怕这个病毒,而是担心自己太年轻,没经验,做得不够好。”
“总要有人负重前行,我单身、无顾虑”
那天气温比较低,进入隔离病房没多久,田孟超的护目镜就起了雾。“视野条件不太好,加上老人身体状况较差,血管不明显,全靠手指触摸感觉,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在给老人穿刺前,田孟超为了减少护目镜的雾气,鼓足劲,深吸一大口气后屏住呼吸,终于顺利为患者完成了输液等治疗。“在做完第一轮护理治疗后,我的信心也慢慢建立起来了。”
当晚,患者反复发热,肺部感染较重,在隔离病房也没有亲人在身边,老两口心理压力很大。给患者做完护理后,田孟超一边记录生命体征,一边做心理安抚。“两位老人的年龄和我父母差不多,我就充分发挥我‘无忧果’的特长,和两位老人拉起了家常,缓解他们的压力。”田孟超讲道。 第二天,两位老人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迅速被转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当时还真没想过害不害怕。后来看了网上医护人员感染的报道,内心深处多少还是有些担忧的。但总要有人负重前行嘛,作为一名年轻男护士,我更应该去挑起重担!”田孟超说。
后来,当护理部统筹全院护理人力资源,支援发热门诊时,田孟超再次主动请缨:“护士长,我愿意到发热门诊,我是男生,年轻,身体好,我单身,无顾虑,有护理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经验……”
田孟超以前的生活照
现在,田孟超已是发热门诊的一名骨干护士,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在护士长眼中,田孟超是个健谈乐于分享、积极向上的帅小伙;在姐姐们眼中,他爽快、责任心强,是科室的“无忧果”;在兄弟眼中,他工作认真负责,生活中乐于分享美食……作为该院100余名抗疫一线护理人员的缩影,田孟超坚守在岗,用生命与热血践行着一个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