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全书》:地球生命大调查,12000个物种生命状态全记录

读特记者 姚峥华
2020-03-11 11:54
摘要

《珍稀动物全书 : 美国国家地理"影像方舟"》是"影像方舟"项目的集大成作品,首次披露了 12000 种动物的生命状态。

野生动物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命运彼此关联。地球上科学家命名的物种约 200 万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了近 10 万个物种,结果发现超过四分之一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单哺乳动物就有 200 种被列为极度濒危动物。

人类需要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丰富的食物,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必需品其实强烈依赖于运转良好的生态系统,而在这一复杂系统中,动物扮演着重要角色,失去任何一种,都会对这个生命支持系统造成威胁。

比如,在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棕蜘蛛猴对于本土植物的种子传播至关重要,至少有 148 种草木和果树依赖于这些极度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传播种子。

阿托莎豹蛱蝶幼虫的食谱非常单一:堇菜类植物。当栖息地南加州山岳中的堇菜在人类开发的步履下逐渐消失之后,阿托莎豹蛱蝶也从此消失匿迹了。1959 年科学家采集的一件标本,是这种蝴蝶最后一次现身于世。

昆虫传粉可以让人类收获水果和蔬菜。没有了蛇,老鼠就会泛滥成灾。

还有各种奇异物种:可以变性的苏眉鱼、长得像沙皮狗的蛙、活 100 岁的浅色鲟、吃仙人掌的"瓜猪"、能嗅出地下 1 米深处食物的亚洲黑熊、谁都不敢惹的毒蛙、长得像蚯蚓的两栖动物蚓螈、只有两只眼睛的四眼斑水龟 …… 这些动物有着非凡的生命能力。

但人类捕食野生动物,破坏栖息地,压缩它们的生存空间,也使得野生动物侵入人类活动空间。它们身上携带的病毒,直接或者间接进入人体,威胁人类的健康。所有生命都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必须要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拯救大片的动物栖息地,使得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保持稳定。

美国国家地理发起的"影像方舟"项目,历时 15 年,跨越全球包括中国等 40 多个国家,旨在记录下生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大约 12000 种动物,以唤起人们的关注,来帮助和拯救这些身陷危机的物种。对有些物种来说,这是它们首次也是最后的影像。

《珍稀动物全书 : 美国国家地理"影像方舟"》是"影像方舟"项目的集大成作品,首次披露了 12000 种动物的生命状态。书精选了 300 种代表性动物,从灭绝、濒危到近危,按照濒危程度展开,并讲述了造成这些濒危物种的各种原因:猎捕、饿死、病死、误杀、贩卖、栖息地丧失、干旱、人类开发的争夺、全球变暖,等等。

全书涵盖了哺乳、灵长、爬行、两栖、昆虫、鱼类、鸟类等各个门类,配有珍贵影像照片,介绍了它们的体形、习性、生存状态、保育等情况。其中包括大熊猫、华南虎等中国珍稀动物。无论是猿猴还是蚂蚁,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每一种动物都代表着一个未来不确定的物种。

同时,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份答案,它帮我们解答,如何才能在地球上生活。而每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就是一本解答指南。但有很多物种在我们还没有搞清它们的生命图谱前,就已经从地球灭绝了。当这个物种灭亡时,这份解答也随即丢失。

《国家地理》杂志 30 多年御用摄影师乔尔 • 萨托,是"影像方舟"项目的发起人,获得过 2017 年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艺术博物馆朗格斯奖、《美国国家地理》2018 年度探险家称号。他既是动物拍摄方面的权威专家,也是拯救濒危物种的环保先锋。他拍摄的动物照片以黑白为背景,凸显动物的样貌和神态,让人欣赏到前所未见的各种细节与神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评论称,人类一方面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另一方面又为了种种目的毫无节制地对自然进行干预与破坏。他们不仅造成了动物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消失,许多时候甚至还直接猎杀这些动物。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大家一定会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从而为我们喜欢的野生动物们留下自由生存的空间。

乔尔 • 萨托在导言中写道,我们必须别无他选地保护好大自然。我们需要适当时间的适量降雨量来种植庄稼,我们需要两极的冰来调节温度,我们需要健康的森林和海洋来产生维持呼吸的氧气, 我们需要昆虫传粉而收获水果和蔬菜。解决方案很简单,但很不容易:我们必须从此时此刻起,拯救大片的栖息地,来使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保持稳定。

《珍稀动物全书:美国国家地理"影像方舟"》

[ 美 ] 乔尔 • 萨托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年 11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

(作者:读特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