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社会组织迅速行动,在社会动员、资源链接、志愿行动等方面发挥自身的力量,彰显了深圳这座慈善之城的速度和温度。近日,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房涛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战疫中,公益慈善成为创新社会治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柔性引擎,市慈善会用专业服务提升善款效能,助推解决疫情中呈现的社会问题。
图为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房涛
深圳特区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1月23日,深圳市慈善会迅速行动,开展了哪些慈善援助行动?
房涛:疫情发生后,深圳市慈善会第一时间与湖北省慈善总会取得联系,希望及时掌握当地动态和需求,共同对抗疫情;同时也关注深圳地区疫情的发展情况,与深善伙伴们一起谋划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支持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等人群。
1月23日就开展了首笔1000只N95口罩的捐赠,1月24日,深圳市慈善会副会长单位腾讯集团宣布捐赠3亿元,设立第一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金,捐赠将主要用于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前线抗击及防治工作。1月25日,深圳市慈善会副会长单位万科集团决定向武汉红十字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帮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紧着着,龙光慈善基金会和荣超慈善基金会分别通过市慈善会分别捐赠5000万元,越集团通过市慈善会向武汉捐赠100万元资金和900万元物资,深圳粤美特医疗通过市慈善会捐赠500万口罩、消毒水等物资等等。
深圳特区报:在抗疫工作中,市慈善会的抗疫重点有何不同?
房涛:作为深圳捐赠主渠道,过往我们有应对地震水灾等突发事件的经验,市慈善会研究探讨制定了疫情应对工作方案,携手捐赠人,既关注当前慈善物资的募集和调配,也思考城市、社区层面防疫和医护工作者的需求,定制品种多样的慈善项目。
我们最开始的重点集中在高效有序的开展慈善物资的募集、调配工作。积极号召广大社会爱心企业、组织参与到支援湖北、深圳等地的疫工作中,主要是捐赠口罩、防护服等紧急物资。随着疫情的变化,医用呼吸机等成为捐赠的物资,医护人员持续在前线奋战,爱心组织捐赠牛初乳和蛋白粉等物资,支持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保持健康状况。与此同时,我们也持续关注疫情给市民带来的情绪困扰、心理压力、精神损伤等,为他们链接心理疏导、情绪支持和哀伤抚慰等资源,协助他们做好社会生产和生活重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随着返深潮的来临、企业复工复产,大量的市民回到深圳,社区联防联控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而一线防控物资,则是社区小区防疫工作者最坚硬的“铠甲”。在深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市慈善会第一时间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积极向社会募集抗疫善款,成立“社区小区防控物资保障采购临时小组”,不分昼夜加班加点采购社区紧缺的防疫物资,为筑牢社区防线贡献一份力。
深圳特区报:公开透明的运作模式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新冠肺炎疫情中,市慈善会接收了众多的善款和物资,如何做到公开透明?
房涛:我们在市慈善会官方网站建立“抗击疫情,深慈在行动”信息专区。每日公示“款物接收清单”、“支出明细”、“物资签收清单”信息。在微信平台建立“深慈抗疫” 专区,针对每项捐赠,逐一发布爱心捐赠单位、组织、人士以及款物接收医院等,挖掘背后感人故事,展现深慈抗疫暖心正能量。
强化风险管控,包括采购必须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确保物资采购流程合法合规;指导货物验收工作,要求采购物资须交给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交付使用;法律顾问参与了所有内部流程的订制和采购合同的审定等工作,确保流程的合法合规;自1月26日起,我们每日向省民政厅、市指挥部、市民政和省慈善总会上报统计日报表、工作简报,上报每日工作要点、捐物的进出数据等;强调廉政建设,确保工作公开透明。
见习编辑 欧阳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