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共患难”小姐妹在中山七院顺利完成干细胞移植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周恬辰
2020-03-10 11:05
摘要

2019年5月以来,小戴一直在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做准备

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下简称中山七院)传来好消息,两位“共患难”小姐妹在中山七院顺利完成干细胞移植,这也是中山七院完成的第一、第二例干细胞移植。

“我们两个也算得上是患难与共的‘老相识’了。” 2019年5月以来,小戴一直在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做准备。2020年春节在即,许多医院的移植病房都选择在节前关闭移植仓,不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然而此时,小戴和小苏已经到了接受移植最理想的时期。疾病不等人,如果等到节后开仓再进行移植,她们原本平稳的病情可能会再添风险,她们先后来到中山七院。

1月20日,小戴成为了第一位进入中山七院移植仓的患者。1 月 23 日,小苏也进入了移植病房。中山七院血液内科先后采集两位供者干细胞,采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移植患者的成败。移植团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据中山七院血液内科主任许晓军介绍,所谓造血干细胞移植,先要采用放化疗手段将体内异常的细胞清除,给健康的造血干细胞 " 腾出房子 ",再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回体内,重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把原有异常造血干细胞杀死的过程,称为预处理阶段。移植过程中,在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之前,随着大剂量化放疗将原有造血干细胞慢慢清除,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防御系统几乎被摧毁,极易发生各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因此,从预处理时期开始,小戴和小苏需要一直待在层流病房里,一直等到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 " 生根发芽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花费 1 个月的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整整5个小时,移植团队成功完成干细胞采集,采集的细胞数达到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目标要求。采集成功的喜悦冲去了原本的担忧疲惫,大家悬着的心也暂时放下了。

小戴接受移植后的第十天。按照规律,到了粒细胞开始植活的时候了。吴顺杰早早来到医院,查看血象报告。打开电脑,眼前一亮,戴女士的血象显示,粒细胞成功植活!这意味着小戴移植成功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了。吴顺杰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两位主任:“我们移植成功了!”

2月10日,另一位患者小苏的粒细胞也成功植活了。抗疫时期,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防止出仓后被病毒感染,小戴和小苏延长了出仓时间,一直住在移植层流病房内。

2月26日,小苏成功出仓。小苏喜欢写字画画,她在病房里临摹了很多诗词。出仓后,她把自己在移植病房内所写的书法作品和画作送给了血液内科,以表示她对医生护士们的感谢。 2月28日,最早入仓的小戴终于也迎来了出仓的日子。她开心地每一个医生护士打着招呼:“又见面了!我成功啦!”

移植成功后,小苏和小戴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来重建免疫系统。出院前,医生拉住她们细细叮嘱居家修养的诸多注意事项。她们对未来都充满信心。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周恬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