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疗卫生系统一线战疫报告⑦|“云上”战疫:深圳互联网医院鏖战“第二战场”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
2020-03-09 23:13
摘要

从大年初一开始,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就启动针对疫情防控平台的建设,积极主动开展网上抗疫门诊

新冠肺炎期间,去医院看病怕感染,不去又怕耽误就诊,怎么办?作为最具互联网气质的城市,深圳的医疗机构科技战疫,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开辟疫情防控“第二战场”,让市民不出家门就能解决健康难题,极大地减轻了线下“主战场”的压力,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为新冠肺炎防控提供“深圳经验”。

市卫健委开通新冠肺炎服务平台

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减少人与人的接触是防控疫情的关键环节。而医院作为一线战场,更容易发生交叉传染情况,无论是就医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面临着较大传播隐患。

为此,深圳市卫健委在2月2日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深圳市服务平台,在市卫生健康委微信服务号“健康深圳”和“健康深圳”APP同时上线。这个平台开通了十大栏目,包括“深圳疫情实时查询”、“全国疫情实时查询”、“深圳市定点(发热)门诊导航”、“疫情实时辟谣”、“发热症状自查”、“深圳市医院线上发热咨询”、“腾讯免费义诊平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中医药防控”、“心理援助·安心行动”。

发烧了会是感染新冠肺炎么?记者登录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微信服务号“疫情服务”的栏目,发现可以通过填写调查问卷,计算机大数据分析进行自查;也可以线上咨询深圳各公立医院的医生。这个平台还提供在线义诊服务,7天24小时面向居民提供咨询服务,有效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引导疑似肺炎患者可及时到医院接受规范诊疗避免延误病情。

疫情期间,全市有30家医院上线发热咨询服务,其中17家医院除在线咨询外,还开展了线上复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服务。数据显示,截止3月9日,线上咨询累计达23.6万人次,其中新冠肺炎咨询累计已达16.2万人次,占比达68.6%。线上诊疗累计15846人次,开具电子处方累计达13769人次。

用药咨询线上答疑

药师利用自己晚上休息时间解答患者疑问

2月2日,市民苏女士因为最近几天有轻微的肠胃不适,因了解到新冠患者也会有胃肠道不适,她本人有抑郁症和恐惧症,担心自己感染了病毒,自行服用了复方鱼腥草颗粒,没想到服用该药之后,肠胃更加不舒服了,而她并也没有发热,咳嗽和乏力等症状。要不要去医院确诊?苏女士困惑不已。于是她登录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在“新冠用药”栏目,向李药师进行咨询。

在接到咨询之后,李药师首先了解到,她并没有湖北的流行病学史,也没有相关的疑似症状,结合她有抑郁症和恐惧症的病史,判断应该只是普通的肠胃不适,同时误服了复方鱼腥草颗粒这种清热解毒药引起的。李药师向苏女士详细地解释了鱼腥草颗粒的药性,让她打消了对病毒的焦虑,同时告诉她要保持乐观心态,规律作息和饮食,多喝温水,并保持好个人卫生,勤通风勤洗手,出门佩戴口罩等措施。这番解答让苏女士安下心来,她在线上给了李药师五星好评。

1月27日晚上9点,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互联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平台正式开始运行。医院抽调并选拔了感染、呼吸、全科等多个科室的专职医生为居民提供在线诊疗服务。随着疫情的发展,患者用药不规范的问题也愈演愈烈,很多居民听信各种小道消息,去药店抢购各种所谓的“神药”,反而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为此该院互联网医院在1月30日又紧急上线了“新冠用药咨询”模块和“新冠心理援助平台”,为市民提供及时的帮助。

线上问诊上门检查

31岁黄女士妊娠39周,因疫情的影响她已经4周没到医院进行产检。当得知罗湖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功能,足不出户在家就可通过手机向医生视频问诊并预约检查等服务,黄女士心动了,网上找到了罗湖医院产科赵跃宏主任进行在线问诊。赵跃宏主任考虑到黄女士还有一周即将分娩并结合她的情况,为她预约了上门产检服务。

2月22日下午,罗湖医院产科及超声科团队的医生随着流动体检车一起来到黄女士所住的小区,为她上门产检。在流动体检车上,医务人员为黄女士进行了体温及血压的测量,查看了产检记录,进行B超检查和胎心监测。检查结束后,赵跃宏主任为黄女士详细解读了报告,告诉她宝宝情况很健康,并嘱咐她放松心情,医院产科团队会和她一起迎接宝宝的诞生。

“这次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次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受特别好,很人性化,省去了很多流程和时间。”黄女士称赞不已。

据介绍,罗湖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以来,开通24小时 “网上医院”医生线上远程诊断,同时提供线下送药上门等服务,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疫情期间,该院更是推出“线上问诊+线下检查”的上门服务:运用流动体检车为孕妇提供上门产检、抽血、B超、心电图等检查,为骨折及手术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X光检查等。患者还可凭个人就诊条形码或二维码就近到罗湖医院集团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及社康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结果都可在互联网医院上查询。

慢病患者“云”上管理

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可是疫情期间又不敢到医院,导致复诊率大幅下降。深圳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开展“互联网+整合式糖尿病慢病健康管理”,让“去时空医疗”(打破就医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成为可能。

借助深圳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互联网+整合式糖尿病慢病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平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贾黎静主任牵头创建糖尿病团队管理,结合了院内院外、线上线下、软件硬件,进行全病程团队式管理。不仅有专科医生参与开具专业医药处方,更有专业的营养师、运动师、健康管理师在线上把慢病患者的健康管起来。医生团队通过远程智能穿戴设备获取患者在家的健康信息、生命体征等测量数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高度个性化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通过药物、检测、生活方式等多途径,让患者在家也能实时与医院医生团队联系沟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血糖、血压、管理自己的健康 。

“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网络医院为我免了来往医院奔波之苦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刘女士是一名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因过去没有重视病情,慢慢出现了视力模糊等糖尿病并发症。疫情之前,刘女士来到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医生为她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让她定期复诊。疫情期间,刘女士并未因此延误治疗,她通过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身体动态,将每日膳食搭配通过互联网反馈给医院,并通过邮寄的方式获得医务人员开出的药品。

从大年初一开始,市人民医院网络医院就启动针对疫情防控平台的建设,积极主动开展网上抗疫门诊。42个临床科室399个医生上线,利用医生碎片化时间积极开展网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 医院还开展网上申报分诊,在医院公众微信号上加载流行病史问卷,患者在微信预约挂号时,填写问卷,提前对疫情高发地来的发热患者进行分诊。到医院后,患者只要出示网上预约的二维码,就可以分流到不同的分诊通道,减少现场预检分诊的排队,减少感染风险。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