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重获新生,中山七院完成两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读特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周恬辰
2020-03-09 19:29
摘要

春节期间,小戴和小苏两名白血病患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血液内科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移植层流病房生活了一个多月后,两位患者已于近日顺利出仓。

春节期间,小戴和小苏两名白血病患者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血液内科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移植层流病房生活了一个多月后,两位患者已于近日顺利出仓。据悉,这是中山七院移植病房开仓后完成的第一、二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1 月 20 日,小戴成为了首位进入中山七院移植仓的患者。1 月 23 日,小苏也进入了移植病房。两位姑娘一起在这里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

据中山七院血液内科主任许晓军介绍,所谓造血干细胞移植,先要采用放化疗手段将体内异常的细胞清除,给健康的造血干细胞 " 腾出房子 ",再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输回体内,重建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其中,把原有异常造血干细胞杀死的过程,称为预处理阶段。移植过程中,在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之前,随着大剂量化放疗将原有造血干细胞慢慢清除,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防御系统几乎被摧毁,极易发生各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因此,从预处理时期开始,小戴和小苏需要一直待在层流病房里,一直等到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 " 生根发芽 "。整个过程大概需要花费 1 个月的时间。

▲中山七院移植病房

为确保移植顺利,该院移植团队对患者的移植方案进行了多次讨论,制定了详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计划,针对移植病人的每一环节和细节制定了详细方案,并提前备好了药物、血液等。

1 月 25 日,移植团队历时 5 小时,完成了供者干细胞的采集,采集的细胞数达到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目标要求。1 月 29 日,小戴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2 月 8 日,小戴接受移植后的第十天,血象显示,粒细胞成功植活,这意味着小戴移植成功了。2 月 10 日,患者小苏的粒细胞也成功植活了。

疫情期间,为了防止两位患者出仓后被病毒感染,她们的出仓时间被延长。2 月 26 日,小苏成功出仓。2 月 28 日,最早入仓的小戴终于也迎来了出仓的日子。小苏喜欢写字画画,她在病房里临摹了很多诗词。出仓后,她把自己在移植病房内所写的书法作品和画作送给了血液内科,以表示她对医生护士们的感谢。" 特别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对我的照顾,很感激每一位医生护士。"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周恬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