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95后护士李艳秋:用青春书写担当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樟报 文/图
2020-03-09 10:44
摘要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有一群朝气蓬勃的95后也努力担起了防控岗位的重任,医院内一科护士李艳秋就是其中一位。

这个春天,新冠肺炎肆虐的疫情将战士和孩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在东莞市樟木头医院,有一群朝气蓬勃的95后也努力担起了防控岗位的重任。他们曾经是被人呵护的“孩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支青春力量。医院内一科护士李艳秋就是其中一位。

自我勉励:组织把重任交给我,说明对我信任

一个多月前,樟木头医院95后护士李艳秋接到护士长蒋常英通知她作为第一批组建人员被调配到发热病房的通知后,毫不犹豫迅速到岗,积极投身抗疫一线。

一个多月来,李艳秋与其它医护人员一样,每天穿着厚重的隔离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和医用橡胶手套,或穿梭在发热病房、或奔走在发热门诊,或驻守在各预检分诊点,或挨家挨户参与社区排查,不畏艰难地奔波忙碌在抗疫一线,认真践行医者的使命和初心,成为抗疫路上的生力军。

回想当时的场景,李艳秋说道:“听到这个消息的一刹那,我是有些错愕,也有压力,第一反应是否定自己,毕竟来院至今还没到一年的时间,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位。转念一想也感到很荣幸,科室把那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代表着组织对我充满信任及信心,各种情绪汇聚在一起,但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锻炼与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肯定能丰富自己的阅历。”

经过短暂的自我调整和严格培训,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李艳秋很快进入角色,牢记穿脱隔离衣及防护服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悟透在发热病房如何做好护理与防范等等……她做好充分准备。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眼罩、手套,经常上气不接下气,每走一步都是在考验着自己。护理操作也给她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因为紧张,无法能够像平时那样自如,打针、抽血、雾化、换瓶,这些轻车熟路的操作,在这样的装备下对她也是莫大的考验,特别是有小朋友进行隔离观察时,更是加大了难度。由于防护服物资紧缺,不能造成浪费,所以大家只能少去厕所、少吃、少喝,“夜班十几个小时也就这么挺过来了。”李艳秋微笑着说。

可喜可贺的是,聪颖如她,再加上有着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护理操作成功率100%。

父母鼓励:你是最棒的,我们为之骄傲

有时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患者的不理解,解释工作尤为重要,小孩子的高烧不退,家属的紧张与担心,患者的不配合,都是一个莫大的考验。

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1岁多患儿正在输液中,孩子的爸爸内急,需要她暂时照看孩子,本就哭闹还未平息的患儿,在她怀里哭得更厉害了,她尽量控制自己这个大姐姐的手足无措,一手抱住患儿,一手轻轻拍着,口中念念有词地哄,患儿终于慢慢平静下来。

当时正值阖家团圆的春节,游子思乡是人之常情,老家的爸妈也将想念和担忧转化成对她的默默支持,通过视频鼓励她说:“女儿,好好加油、坚持不懈,你是最棒的,我们为之骄傲,等你回家,我们做好多好吃的给你。”她明明看到爸妈眼里泛着泪水,自己内心却涌动着满满的勇气和力量。

李艳秋说,和自己一起第一批调配组建发热病房的七个姐妹,大家都在共同进步,共同努力,承诺一定继续坚持,齐心协力共同抵御新冠疫情,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据悉,本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樟木头医院象李艳秋这样向疫情勇敢宣战的年轻人有50余人,他们正逐步成为支撑社会的新生力量。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樟报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