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从市公安局获悉,刚刚过去的2月份,我市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19.9%,环比下降55.9%,整体治安形势向好。不过,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疫情实施诈骗,疫情期间(1月25日至3月5日),深圳警方共接涉疫电诈警情1034起,涉案金额6500万余元。对此,深圳警方以“零容忍”态度,持续对该类违法犯罪行为予以重拳打击,并提醒广大市民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防疫用品。
疫情期间口罩诈骗警情多达880余起
2月15日,深圳警方接事主郑先生报警称:2月9日,其在朋友圈看到微信好友在卖口罩,对方称有渠道可以购买到口罩,并转发一些口罩货单、发货信息及货源给事主看。郑先生看完后觉得对方比较靠谱,于是联系对方购买1万个口罩,通过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转账给对方3.3万元人民币。然而,对方一直不发货,在郑先生再三催促下,对方给郑先生退了3000元人民币,还有3万元人民币未退还,后郑先生联系不上对方,才发现被骗。2月17日,在汕尾陆丰警方的大力协助下,深圳警方在陆丰市甲子镇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博(男,25岁)。目前,李某博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类似的口罩诈骗警情最多,疫情期间多达880余起,占总涉疫电诈警情的85%以上。”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朱启亮告诉记者,疫情期间(1月25日至3月3日),深圳警方共接电诈警情5479起,其中,涉疫电诈警情1034起,占整体电诈警情的18.8%。 “除口罩之外,不法分子还以代购或囤有酒精、消毒水等防护物资进行诈骗。”
四种诈骗手法最常见
“在防护物资诈骗案中,骗子常用的诈骗手法主要有网络发布虚假信息、社交软件守株待兔等四种。”朱启亮进一步分析:
1.网络发布虚假信息。骗子在微博、各类网站上发布售票信息和联络方式,并自称是内部人员,如需口罩、酒精、消毒水、抑制药品要支付定金。等买家付完定金后,骗子以各种理由要求继续付款,等买家反应过来要求退款时,发现已被拉黑。
2.社交软件守株待兔。骗子事先潜伏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群里,发布买卖口罩、酒精、消毒水、抑制药品信息或在事主求购口罩、酒精、消毒水、抑制药品时主动添加事主为好友。之后要求事主先付款再邮寄口罩、酒精、消毒水、抑制药品,在钱款到手后立即将事主拉黑。
3.二手平台假意转卖。骗子在闲鱼、转转等二手平台上发布售卖信息,谎称手头有口罩、酒精、消毒水、抑制药品可以低价出售。当事主准备购买后,骗子要求先通过微信或支付宝等方式转账交易,并在付款后迅速失联。
4.“黄牛”兜售假口罩、酒精、消毒水、抑制药品。医院、药店、商场现场周边,也会有一些骗子兜售“黄牛口罩、酒精、消毒水、抑制药品”。这些商品不仅价格高,而且很多是假冒伪劣产品。等事主发现时,骗子早已不知所踪。
除了售卖防护物资诈骗,目前,常见的涉疫情诈骗案件还有下面两种类型:
1.利用更改行程诈骗。有的以交通管制为由发送火车票、飞机票退票改签等诈骗短信,有的利用酒店或快递退费发送虚假链接,意图窃取银行卡等支付信息。
2.冒充特定人员诈骗。有的冒充政府有关部门推销“防疫特效药”,有的冒充慈善机构接收个人捐款,有的冒充患病亲友骗取“住院费”,还有的冒充环保工作人员收取养殖户的“环保管理费”等。除此之外,还应警惕犯罪分子利用人们“宅在家里”的现状,通过代办车辆年检、兼职“刷单”、网络游戏、在线购房等跟风举措设置骗局。
警方提醒复工复产企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防疫物资
“现在正值企业复工复产,对口罩等防疫物资需求量大,请务必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朱启亮针对上述骗局,提醒大家要记住以下几点:
1.通过正规渠道找到明证。购买防护物品要尽量通过实体店、大型电商平台等正规渠道购买;捐赠要通过正规机构的官网来进行;对于号称来自政府、医院、银行等机构的电话和短信,要通过正规途径进行确认,绝不能轻易相信不明来源的电话、短信和网站。
2.对于异常情况要进行反证。比如购买口罩等防控物资,目前正规药店普遍缺货,而非正规渠道却可以“大量供货”,对此类异常现象我们就要再三警惕。
3.要对关键信息进行印证。一些买家购买口罩上当受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轻信了微信朋友圈的转发信息,殊不知,他的微信朋友转发的也是其他朋友的信息。对此,我们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信息印证看是否属实,如果大家都是转发并无源头印证,就要引起警惕。
4.对于核心事实要寻找见证。比如微信朋友、QQ好友是否有人确实买到了口罩?质量如何?网络刷单是否有人赚到了钱?不明网购平台是否有人进行售后评价等等。
5.对个人财产要寻求保证。无论犯罪分子的套路多深,只要记住骗子盯的是你的钱包就行。因此,没有保证绝不转账,平时要做到不随意扫二维码,不轻易泄露短信验证码;反复确认是熟人的情况下才进行个人转账;在网络找工作、借贷、投资、办证等活动中,只要对方提到“先交费”就果断拉黑;在网络交友中,只要对方提议一起发大财或者是拐弯抹角提到钱,也要毫不犹豫地拉黑。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