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特别是云天励飞等科技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红外测温设备及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发热患者,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 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特别点名表扬了一家深圳人工智能企业,该公司的防疫设备也彻底火了。
事实上,在这场硬战中,包括云天励飞在内的深圳科技力量全方位赋能疫情防控工作,科技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将自己的技术积累与现实需求相结合,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科技向善”的责任与担当。大数据、人工智能(AI)、5G、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成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急先锋”。
远距多目标测温AI显身手
前不久,由中、德、日、韩、美等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 25 名中外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先后对北京、深圳、广州、武汉等城市进行调研并公布考察报告,报告充分认可中国防控工作成绩,也肯定积极利用前沿科技促进防控措施的创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深圳通过AI助力疫情防控,充分体现深圳科技企业的硬核实力。
日前,深圳天安数码城,公司员工进入办公大楼前,正排队进行AI人脸门禁测温。记者发现,AI人脸测温门禁,首先对通行人员是否佩戴口罩进行识别和提示,在确认人员佩戴口罩后再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通行,全程无需人工参与,实现了无接触出入测温和戴口罩人脸识别,让体验者直呼“安全又便捷”。而整栋大楼的AI测温及人脸识别系统生产企业,正是被院士点赞的云天励飞。
“云天励飞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红外体温监测系统采用AI+红外测温,可以通过人脸检测快速判断是否为人脸,自动分类后对高温对象报警,自动剔除远距离测温携带物的干扰,提升检疫工作效率和精准度。”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说。
据了解,此次疫情爆发之初,云天励飞迅速组织研发人员,积极研发AI测温、疫情申报等相关设备和系统,主要面向社区、医院、园区、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大人流及公共区域,快速进行远距离、多目标体温筛查,精准测温将误差降至±0.3℃,助力疫情防控。
目前,云天励飞研发的AI人脸测温一体机已经在深圳、东莞、成都、贵州、上海等多个城市落地上线。
AI不但能高效测温,还能帮助警方第一时间破获疫情瞒报。据介绍,2月中旬,深圳龙岗平湖街道一男子隐瞒从湖北返深事实,不仅不自觉居家隔离,还多次外出与他人接触。龙岗公安利用云天励飞的AI技术,查询到该男子外出就医的行动轨迹,通过严密排查,最终全部找到与之密切接触的居民和人员,有效防止疫情扩大,保障市民的健康和安全。
陈宁表示,云天励飞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利用历史轨迹分析、关系图谱分析等AI技术能力,进行确诊病例跟踪、疑似病例防控、公共场所管理和返深人员管控,以达到阻断传播源、减少感染数、有效预防感染的总体目标,实现AI赋能精细化防控肺炎疫情。
目前,包括云天励飞在内的一些深圳企业推出的AI产品和方案已经在全国多地逐步上线使用,全面助力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疫情的防范管控。AI已成为战胜疫情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疫情防控机器人有担当
“警方提示,入深人员,扫码登记,快速通行,谢谢配合。”日前,在广深高速鹤洲出口收费站,一个带着大檐帽的义警机器人“黄田田”正引导交通,语音指引司机扫描入深车辆登记二维码。这款5G智能机器人来自深圳优必选科技。
优必选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首款在派出所具备实战能力的机器人,“黄田田”具有5G、AI语音交互、人脸识别、智能学习等前沿技术,不仅缓解了警力紧张状况,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据悉,该款机器人日均检查车辆2千余次,检测人员5千余人次。近期返深车辆增多,深圳警方将启用更多的智能机器人执勤防疫。
在深圳北站广场,一款帅气的智能巡逻机器人引来不少旅客围观,这机器人名叫“建国”。
据优必选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北站是深圳重大交通枢纽和门户,也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目前积极引入警用机器人进行防控工作,它能完成24小时全自动巡逻、宣传广播、全方位视频监控、远程喊话、红外测温、未戴口罩检测等工作,成为最硬核的抗疫“战士”。
事实上,在深圳,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加入到各个领域防控抗疫的一线队伍中。
2月13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引进一位萌萌的“小护士”——普渡科技配送机器人。普度科技CEO张涛介绍,该款机器人引入了3D视觉传感器和高性能激光雷达,采用了全新的定位导航算法,定位更精准,运行更稳定,可负责餐食、药品及其它物品的配送。
张涛表示,机器人从护士站或缓冲区运载餐食或物资出发,到达隔离房门口后语音播报提醒人员取餐,取餐后无需任何操作即可自主返回,配送全程医护人员无需与隔离人员直接接触,有效减少医患交叉感染。目前,全国已有100多家医院和隔离点使用该款机器人。
会照像的无人机,也是防控的一把好手。面对疫情,大疆创新积极联动各方,利用无人机协助各地政府机构进行巡逻疏导、防疫宣传、物资投递和喷洒消毒,并紧急开发出无人机体温测量应急解决方案,攻克急难,用创新科技之力守护战“疫”防线。
机器人参与战疫不仅给机器人产业一个实战机会,也让大众更加了解机器人在“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等特殊场所的重要作用。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表示,疫情对产业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领域相关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出现强大成长潜力。抗疫大战,也让我们深圳的服务机器人产业从锦上添花走到“刚需”,深圳也要以此为契机,抓住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
大数据防疫尽在“掌”握
2月6日,深圳一名公交司机被确诊新冠肺炎,因无体征异常,该司机2月3日驾驶377路公交车正常营运。确诊当日,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团队第一时间基于多元公安大数据综合分析,协助公安机关在1小时内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为避免疫情扩散争取了宝贵时间,保障了市民人身安全。
大疫之时,决策之难,数据反映出正真的价值。
“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诸多艰难决策,没有强大数据支撑,很难做出科学决策。” 华傲数据董事长贾西贝博士说,比如,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流调、社区管理、交通卡口检查、企业复工、学校复学、联防联控等的精准决策,都离不开数据。
“以数据技术为武器,助力全民抗击疫情。“贾西贝说,从除夕开始,华傲数据调集30余名数据科学家、数据架构师、数据工程师等参与到深圳市级和五个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快速构建起疫情主题库,汇聚清洗多来源疫情相关数据。快速搭建数据驱动的疫情态势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支撑;搭建社会关系与接触圈层挖掘系统,面向调度指挥;基层数据采集与疫情处置系统,面向基层处置;搭建企业疫情报备系统,面向企业疫情管控。
危难时期,华傲数据通过专业的大数据平台技术治理后的相关数据能迅速支撑起政府部门的联防联控、精准施策等核心工作。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决定整个城市防控成败的关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医学教授梁卓伟表示,由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推动,社区层面的实地机制使得良好的传统社会距离和有效隔离得以结合。
2月9日,深圳市要求加强住宅小区、城中村封闭式管理等工作要求,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措施。自此,通过在“i深圳”APP等平台自主申报个人信息获取的系统认证图码,便成为居民进出小区的重要凭证。
深圳各区、各防控主体运用大数据,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
福田区智慧福田建立每日一报系统,形成疫情的一张“大报表”;龙岗区“人口大数据”监测系统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抓手;光明区玉塘街道所有社区采用“云采集”手环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有确诊病例,可第一时间找到相关人员。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更是一场科学战役。深圳依靠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发挥大数据智慧,为搭建疫情防控网络注入更加强大的力量。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