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企业面临不少严峻的法律问题,如合同无法履约,国际货物销售受影响等,复工后这些成了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近日,深圳市华商律师事务所正式推出《华商战疫共克时艰—华商律师疫情法律服务指引》(以下简称为“《指引》”),20万字的《指引》系统梳理了与企业、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予以专业解答,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据介绍,从1月31日到2月底,华商律所律师虽然身在全国各地,但情系战“疫”一线,利用“云办公”的方式,灵活组成多个小组,共产出50余篇法律文章,及时发布在华商律所官方公众微信号上。
与此同时,华商律所成立“战疫编委会”,由律所28个法律专业委员会组成疫情应急法律专业委员会,近百名律师从自身擅长的领域和角度入手,输出专业文章,最终形成20万字的《指引》。其中,包含19篇法律问题解答、30篇专业解读文章,涉及金融、海关、争议解决、破产重组、税务、区块链等多个领域。《指引》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均将免费提供给社会各行各业使用。
困境企业如何实现法律突围?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到慈善机构?疫情期间违约或侵权如何认定?……《指引》有以案说法,也有实战案例,具有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多层面的讨论。如孙阳律师团队的文章《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和工资支付问题的分析意见》,是一名客户向其团队咨询法律意见,团队在解答后,将解答模板免费分享,供有需要的企业使用。
“特殊时期,企业面临的困顿令我们如鲠在喉。帮企业的忙,这既是律师行业份内之事,也是律师的社会担当,是履行行业和社会的双重责任。”华商律所主任高树介绍,帮助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拿出律师的看家本领,用专业服务帮他们渡过难关。
疫情防控期间,华商律师各出其招,他们变身“主播”,开直播、录网课,利用各个途径对社会进行法律服务。从2月中旬开始,华商律所建立直播平台,每周有多位律师进行直播讲课,目前已上线《疫情之下,商场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对不良资产行业的影响及应对之策》、《疫情影响下二手房买卖合同履行的相关问题》等课程,吸引万余观众。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华商律所与深圳律协青工委、福田律师学院、律菁英等合作,合力推出系列讲座及课程,服务青年律师和企业。
此外,华商律师还展开了多次爱心捐赠,向在一线的工作者捐赠口罩、手套、消毒水等物资。目前已向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捐赠1000个医用口罩、向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捐赠1000支消毒液、向福田派出所捐赠1000个医用口罩、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捐赠1000双医用手套,并向广州环卫工捐赠了1000个医用口罩。协助爱心企业向坪山区卫健局捐赠2000双医用手套、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捐赠1万双医用手套,协助港企10万口罩报关等工作。
华商律所爱心捐款累计33万余元,已采购第一批1万个医用口罩物资,捐给战疫一线的医院,之后捐款将分批次继续捐赠到一线机构。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