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连日来,在观澜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 " 战士 " 在抗疫一线逆向奔忙。他们是社区工作者、是 " 红马甲 " 志愿者、是基层网格员、是青年突击队员 …… 口罩后面,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模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疫 " 雷锋 "!
观澜街道青年志愿者
黄荣江刘喜亚夫妇:相濡以沫不如相互支持
" 爸,妈,我和两个弟弟已经吃过晚饭了,你们下班回来好好休息,不用担心我们。" 刚从企平股份公司疫情监测卡点回来的刘喜亚,刚到家,就收到了大儿子发来的微信。刘喜亚和她的丈夫黄荣江都是桂香社区的志愿者,疫情发生以后,夫妻俩便主动申请参与该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黄荣江驻守卡点,负责为来往人员检测体温、消毒等工作,刘喜亚则负责各个卡点的后勤保障,为卡点工作人员送餐、送热水等。
与丈夫相比,刘喜亚的工作相对轻松,每天为工作人员送 4 次餐,有时有空余的时间,她也会留在卡点,与卡点工作人员一起为来往人员测体温。" 每天早上 7 点半起床,经常忙到晚上 11 点半才回家。" 刘喜亚告诉深晚记者,他和丈夫作为志愿者,本没有规定的工作时间,做完该做的事就能回家休息,但他们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发挥更多价值。" 有时他在卡点值守完了,也会来帮我送送餐,两个人也挺默契的。"
事实上,这不是夫妻俩头一回一起做志愿者。两人在志愿工作方面的默契,已经培养了两三年。"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志愿工作,包括去年山竹,我们也都在社区、街道的统一管理下,为在附近避难的人员送餐。在送餐方面我们是‘老手’,在志愿工作方面更是熟练。" 夫妻俩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一同从事两人都热爱的志愿工作,这么多年培养出来的默契,都让他们本就和谐的家庭关系更为融洽。
在刘喜亚看来,结婚多年,他和丈夫的关系早已超越了爱人、夫妻,两人的感情更像兄弟,抗疫期间的志愿工作,又让她觉得,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像 " 战友 "。" 我觉得当老婆贤惠倒是其次,相濡以沫不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觉得她很懂我,我也懂她。" 黄荣江说。
夫妻俩的志愿者生活大多平静、充实,但也有波澜。一次送餐途中,黄荣江意外被车撞倒受伤,刘喜亚见状立刻将其送往医院。家里的顶梁柱受伤,一家人都闷闷不乐,但令刘喜亚感到安慰的是,观澜街道团工委得知此事后,立刻上门慰问,并带去了慰问金、慰问品。 " 我真是太感激了,没想到我们家的事街道团工委会这么重视,他们每个人都很温柔和善,对我们嘘寒问暖,就像家人一样。" 刘喜亚告诉深晚记者,观澜街道义工系统为每一位志愿者都买了意外险,但夫妻俩不懂得如何向保险公司理赔,街道团工委了解情况后,立刻派人协助夫妻俩理赔。" 我们能坚持把志愿者工作做下去,跟团委的关怀也是分不开的。" 刘喜亚说。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