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药、体查、慢病护理……这些普通的医疗项目,是特殊人群、慢病患者日常十分重要的健康需求,然而疫情期间,不少患者的日常检查和护理都出现了接续困难。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中海怡翠社康中心在春节期间,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全体动员、挖掘潜力、合理安排,开启家庭病床慢病复诊、实时随访服务,帮助居民解决了居家健康问题。
疫情期间,社康服务不打折,医生们随时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
87岁老婆婆的求医电话
1月29日,中海怡翠社康的医务人员像往常一样前往社区为疫区返回人员进行采样,留守值班的护士接到了一通来自社区居民的求医电话:87岁的廖婆婆因为骨盆骨折在家卧床休养一周了,急需更换因尿潴留而留置的尿管。
高龄老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疫情期间又无法出门就医,就在一家人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廖婆婆的儿子吴先生紧急拨打了求助电话。社康中心主任董方林得悉求医信息后十分重视,亲自带领肖芬医生到廖婆婆家中为她进行了血常规、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
“老人还要卧床休养一段时间,如果活动容易导致膀胱损伤,所以后期还需要更换尿管。而且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褥疮。”董方林主任根据情况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迅速为其一家安排签约了家庭医生并建立家庭病床,还和吴先生约好了医护定期上门“查房”。
疫情期间,肖芬医生和叶碧霞护士多次上门查房,在为廖婆婆进行留置尿管的家庭护理时,还指导家属应该如何为廖婆婆准备清淡、优质高蛋白食品,定时翻身、按摩减少褥疮,预防肺部感染等知识。
在家卧床20天后,廖婆婆终于拔掉尿管,可以自行上下床、独立进餐、自行如厕。看到母亲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吴先生一家感激不尽,面对吴先生的道谢,肖芬医生说:“只要有需要,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会出诊,这是我们的工作。”
为产妇上门拆线
“最近身体状况怎么样?有什么不适感吗?”
“我的伤口快10天了,一直没好。”
疫情期间,各社康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做好疫情防控,但为了保障特殊人群的健康,他们还要定期进行随访。一位28岁的产妇电话随访问答,引起了叶碧霞护士的注意,她追问了产妇的具体情况。
“这位产妇刚顺产生下孩子,但是伤口一直没好,我怀疑可能是拆线有问题。”叶碧霞向社康主任汇报情况后就立即准备上门访视。
为了避免产妇感染,叶碧霞在做好自我消杀和防护工作后带着拆线包等医疗物品敲响了产妇的家门。经过检查,她发现是由于产妇会阴的缝合线不吸收,有一大截脱落在外面,阻碍了伤口愈合。在严格消毒后,她凭借经验成功为产妇拆除了缝合线,并交代家属科学的护理方式。
在第二次电话随访的时候,产妇欣喜地说:“太感谢你了,你上门拆线后的第4天,我的伤口就开始愈合了”
为卧床修养的老人急设家庭病床、为缝合线不吸收伤口迟迟未愈的产妇上门拆线、为骨折术后行走不便的患者换药,为慢性病患者上门检查……
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中海怡翠社康中心在春节期间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为有迫切需要健康服务的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居民解决迫在眉睫的健康问题,让居民不用跑医院,避免来回奔波及排队,减少新冠病毒感染的机会,贴心的服务,春风般的话语,在这特殊时刻温暖了社区居民的心。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