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人:杨文斌——坚守岗位换辖区居民平安
读特记者 肖欣静
2020-03-04 10:55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社区已成为抗疫的主战场之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党员就应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龙华区民治街道民新社区工作站网格组副组长杨文斌常说的一句话。大年初三凌晨,还在老家过年的他接到党组消息,放弃了与父母继续团聚的时间,立即携妻儿返深,并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深圳各个社区,与杨文斌一样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在紧要关头迎难而上,在基层最前沿牢牢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线。

齐心协力,共克病毒

杨文斌,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老兵,大家平时都亲切地叫他“老班长”。

作为一名党员,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他积极响应社区党支部的号召,主动深入疫情防控一线,每天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对辖区的各花园管理处和大型商超进行排查,宣传疫情防护相关知识。截至目前,从他手中已发放超过7000张生活通行证,27000张工作通行证,张贴居家隔离封条81户……每天需要他来执行的项目动态数据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他却毫无怨言,在疫情面前充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

杨文斌带着医护人员上访居家观察的B类对象

1月28日早上,杨文斌接到上级通知:榕苑小区某栋住户江某是B类防控人员。他马上向工作站领导汇报并联系社康工作人员和辖区民警,成立了“三位一体”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小组。面对需要上门随访的问题,大家都犹豫了,毕竟是B类防控人员,随行的社康医护人员都穿上了防护服和手、脚套,戴上了护目镜和口罩,而目前医用防护物资紧缺,社区工作人员的防护装备仅有口罩,上门随访意味着感染的可能性增加。此时,有个别网格员提议,只需要清楚告知医护人员入户访问具体所在地即可,不必随行上门,这样也可进一步保障自身安全。这时,刚外出排查归来的“老班长”站了出来,义不容辞的同民警、社康医生到江某家上门随访,让社区能精准掌握防控人员动态信息。

“我们不能把恐慌的情绪带给居民。而且,上门就是做工作的机会,要是让人家以为你害怕得要死,你之后还怎么和人家沟通、怎么做人家工作。”老班长说到,“我们不能怕,至少不能表现出来害怕。”

返深投入工作后,因防疫任务紧迫,每日都急需他去跟进处理,杨文斌俩夫妻实在无法抽出精力关心临近高考的孩子,只能将他“扔”在家里,自己则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工作岗位上。“我是一位父亲,更是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提及小孩,这位铁血汉子泛红了眼圈:“我理应冲锋在前,挺在一线,只有国家安稳,小家方能平安。”

“我很心疼他。”杨文斌的妻子林秋荣跟记者说,“我们两夫妻都是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服务好辖区居民是我们的义务和责职,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我能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醒他工作中要服务好隔离人员,为他们排优解难同时也要自身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辖区居民平平安安!”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肖欣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