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是美国小说家菲利普 • 罗斯 " 罗斯系列 " 的第一部作品。
小说以 " 我 " 罗斯与祖克曼(作者创造的第二个我)一去一回两封信为开头和结尾,中间分五个部分:序幕、安全的家园、乔学院、我梦想中的女孩、现在我们也许可以开始,追溯 " 我 " 从犹太小镇男孩变成功成名就小说家的人生轨迹。小说在严格的非虚构叙事下,呈现出一个 " 未经修饰 " 的 " 罗斯 " ——一个初露头角的艺术家、学生、儿子、情人、丈夫、美国人、犹太人,开诚布公地探讨了小说和自传的关系:有多接近就有多遥远。"
热衷于自我分裂的罗斯这次进入 " 自我消解模式 ",公然挑衅读者:" 我写虚构小说时,你们说这其实是我的自传,当我写自传时,你们说这简直是虚构小说。既然你们那么洞若观火,而我那么混淆不清,是真是假,就让读者去想想吧。"
但如果你看了以下的表述,你会怎么想?
" 至于特征描述,罗斯是你所有主角中被描绘得最差劲的。你的天赋不是让你的经历个性化,而是人格化,即让一个他人来体验你的经历。你不是一个自传作家,而是一个人格化作家。与大多数美国同代人不同,你的经历是逆向的。你对事实的熟悉和感觉,比不上你对小说的理解和权衡。你能让一个虚构的世界,比它所依据的真实世界更为令人兴奋。我的猜测是,你多次创造了自己的蜕变,以致不清楚自己现在或曾经是谁。时至今日,你已变成一本会走路的书。"
这究竟是虚构还是自传呢?所以马丁 • 艾米斯说他 " 尽管独特性本无高下强弱之分,罗斯的独特却近乎离谱,他恶趣味般只做自己、自己、自己。"
评论他的作家很多,多是褒奖有加。索尔 • 贝娄就说他技巧娴熟,机智幽默,富有生气,具有名家风范。而他的好友鲁斯 • 默多克则点评到位:他好像是那种群居僧:献身工作,严格自律,鲜有爱好,但又时不时地像土拨鼠钻出地洞那样讲个笑话、吹吹牛皮。中国作家孙甘露则把他和索尔 • 贝娄、约翰 • 厄普代克并列一起,认为 " 不是基于某种商业的或者学院批评的顺序,而是他们比肩而立。"
罗斯的第一任妻子,是他戏剧人生的引爆点,也是他笔下那些 " 武力值爆表 " 的女性角色的原型。罗斯爱过她,恨过她,忘不掉她,不厌其烦地写她,最后看着她作为 " 敌人的尸体 " 从自己的人生长河上漂过。
菲利普 • 罗斯(1933-2018)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市。1959 年凭借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受到瞩目,此后笔耕不辍,获奖无数,赢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12 年宣布封笔,一生共创作 29 部小说,代表作有《波特诺伊的怨诉》《鬼作家》《萨巴斯剧院》《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秽》等。
《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
[ 美 ] 菲利普 • 罗斯 著
毛俊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年 3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