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回味多
王溱
2021-07-22 08:33

小吃,顾名思义不是“大吃”,量级决定了其定位:老百姓的盘中餐。小吃贵在风味独特。民以食为天,几千年的果腹经历怎么也会吃出点名堂。华夏之域又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产品,烹饪方式,于是一些地域性明显,特色又鲜明的食物便应运而生。

不过有特点的小吃,还是不一样。那年去胶东一乡镇,午饭找到一家很小的饭店。问老板娘有否特色?回答:烤青鳞鱼。青鳞鱼刺多,鳞多,城里路边店也有,用电炉子烤,不太好吃。主人见我们热情不高便说,我们的做法你们未必见过,肯定喜欢。老板娘把洗净的青鳞鱼摆放在一个铁丝做的圆架上,撒上一些佐料,然后支在一个水泥垒的架子上。架子下面是麦秸草,点燃后不一会儿鱼被烤的“嗞嗞”作响,接着一股股香味随后飘来。那诱人的香味不仅是鱼本身带来的,麦秸特殊的“土香味”也混杂在里面,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滋味”。那顿饭吃得满嘴留香,记忆犹新。

其实老板娘的做法即无创新,又无新意,但原始的做法对吃惯了现代烹饪技术的食客来说,除了舌尖上的新鲜,更多的是一种视觉上的“稀罕”。不经意间这种城里难以见到的古朴烤制办法,给现代人增添了无尽的情趣和食欲。

青岛吃海鲜出名。传统的吃法大都是“白灼”。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陪内陆的客人去渔村,好客的主人准备了好多海鲜,但都是“白灼”。其中一条刚从海里钓上来的大鲈鱼放在一个轻铁盆里,上面洒了一点盐,放了几棵小葱,还有八角之类的,蒸熟后就端上了桌。有位客人见状问:就这么吃,咋没放酱油、花生油啊?弄得主人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一旦下筷,没人再“疑惑”,个个闷头大快朵颐。原汁原味的海鱼,起码有一点改变不了:鲜!后来海鲜的做法就五花八门了,炒、爆、酱、烧、涮,各显神通。

小吃大多是传统的延续,许多人喜欢,不仅是口味,更多的是“回味”。它会让人想起许多,感慨很多,思考很多。

(原标题《小吃回味多》)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