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50册入围书目封面。
日前,首届“大鹏自然好书奖”在深圳揭晓“十大自然好书”,《深圳日历·植物篇》新书首发,公布了365种深圳野生植物;而在上个月,“多样之美:图说深圳的生命物种”系列活动在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举行,数百名观众在引导下近距离观察候鸟季的美丽湿地。
近几年,对于自然的关注促使深圳的生态学者与写作者们,开始用书写的方式纪录和保护自然,并以深圳为原点辐射全球进行“自然好书”的搜集与评选。2017年7月,由国际植物学和真菌学联合会授权,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植物学会联合承办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将在深圳举行,这也为深圳的“自然书写”再添动力。
“十大自然好书”各有特色
“十大自然好书”评选活动由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办,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大鹏新区文体旅游局承办,深圳越众文化执行,得到了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大鹏书院和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中心的支持。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戴维·哈斯凯尔的著作《看不见的森林》。
经过三轮评选,《看不见的森林》和《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从近5年内地出版的几千种自然类图书中脱颖而出,分获“国际作品大奖”和“华文原创大奖”。两部图书的作者——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戴维·哈斯凯尔和台湾著名探险家、作家徐仁修也来到深圳分享感悟。
除大奖外,“十大自然好书”中的《缤纷的生命》获年度学术奖,《大灭绝时代》获年度远见奖,《昆虫记》获年度版本奖,《雨蛙老师的趣味自然课》获年度童书奖,《猿猴家书》获科学普及奖,《檀岛花事》获在地关怀奖,《时蔬小话》获自然生活奖、《十万个为什么》获特别成就奖。各类奖项凸显了图书的特色和自然好书奖兼容并包,并响应读者多元阅读的需求。
在自然好书奖评选期间,系列自然导读讲座、大鹏对话和户外走读活动也吸引大批读者市民参与,徜徉在优美的文字之余,走进专家学者的交流、参与美丽大鹏的行走中。
徐仁修在走访时感受到深圳海岸线的魅力:“深圳这座城市不仅经济优越,还拥有对于自然保护的展观,去推动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平衡,这让我非常感动。”
你不了解的深圳的自然生态
深圳大鹏侏罗纪海岸。
为何深圳会如此关注自然?恰恰是因为深圳拥有众多不曾被人了解的自然资源。
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拥有七娘山、大雁顶、排牙山、梧桐等山脉;这些山地为亚热带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各类灌丛和草本植物等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存空间,长达200多公里的海岸线又为红树林和滨海植物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场所,这里孕育、生长着丰盛的植物。
过去10余年间,深圳生态学者南兆旭行走鹏城山山水水,记录并书写了《深圳自然笔记》,用精美图片呈现了深圳的地理、生态、昆虫、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植被等等精彩内容。据他介绍,在深圳单单是陆上生命就接近3万个物种,“丰盛的生物多样性是深圳最值得珍惜的财富,它的消长,关联着我们眼下和未来的福祉。”
深圳大鹏海洋羽螅。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深圳野生植物的丰富多彩、唤醒对原生植物的保护意识,《深圳日历·植物篇》特邀深圳仙湖植物园专家张寿洲、黄义钧、王文广负责编纂,从深圳野生濒危植物、深圳植被中的优势物种或建群种、深圳传统药用植物、深圳的野生花卉中精选出365种植物,让深圳读者可以在书中,每天认识一种我们自己家园的植物。
而在“十大自然好书”的获奖证书上,也印制有深圳大鹏珍稀动植物的手绘图案,并与获奖图书的主题一一对应,展现了大鹏半岛物种的多样性与大鹏新区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
对自然的了解,是对未来的创造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戴维·哈斯凯尔。
本次获奖的美国生态学家哈斯凯尔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拥有更久远的哲学和诗学传统,来关照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思想来源,而深圳对自然的关注有望把这一传统延续下去。
“自然与人类不是分离的,而是与我们所有的细胞连接在一起;对于自然的了解,可以为你的未来开创更多东西。”徐修仁自2000年开始到大陆推广自然教育,如今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我们带小朋友么去探寻自然生命,最难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去懂得欣赏自然之美。”
台湾著名探险家、作家徐仁修。
“学会欣赏自然是最可贵的,因为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会有想象力,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而创造力能为人的一生所受用。”徐修仁说,自己乐于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是希望将创造力的“基因”写进他们的身体里。
哈斯凯尔补充道,人类的“基因”之所以能够运行,是因为它处于整个自然的基因网络之中,而网络组成生命不息。“可以说,在生物界里面,个体是一种幻觉,而网络和群落才是生命的真正存在的成分。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上的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将让我们成为这整个生命网络中的一个分子。”
“走进自然,见到那些千年古树,我们会感到人生很短暂。而如此短暂的一生,我们应该追求一些更高尚的东西。”徐修仁说。
编辑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