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不是漂亮的女孩,才最自信吗?

译言
2021-07-19 13:01
摘要

数码摄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自我审视的方式。

容貌焦虑话题又双叒叕上热搜了,这一次的话题是“某网红抽脂感染去世”。

5月2日,网红小冉到杭州某美容医院进行了3项吸脂手术,7月13日,小冉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死亡,年仅33岁。

外人看来,她容貌漂亮,身处苗条,所以,很多网友表示想不通。

但其实,生活在社交媒体的舆论、网络修图的滤镜之中、困在容貌焦虑中的女生又何止她一个。

将面容整成自拍模样

我们早知道更强烈的整容意愿与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关,而2018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收集的新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这也是首次有研究衡量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修图软件和滤镜与整容态度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石井丽莎医学博士试图评估个人自尊水平以及对社交媒体修图软件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其对整容手术的态度。毕竟,根据美国面部整形及重塑外科学会的2017年年度调查,55%的外科医生报告曾接待要求手术以改善自拍照形象的求诊者。

然而,技术层面上,自拍照就是自己的照片。想要看起来更像自拍照中的自己,呃,说得通么?

去年年底,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皮肤学系的研究人员在一篇文章中向我们介绍了“Snapchat畸形”这个词。在《美国医学会面部整形外科杂志》上,研究人员述及Snapchat和FaceTune的滤镜具有磨皮、丰唇、美白牙齿等功能,让用户耳目一新,从而令用户产生要将这种全新形象复制粘贴至现实生活的念头。

万幸尚未有求诊者要求整形医生给戴上滤镜中常见的狗狗耳朵。

尼拉姆·瓦希博士是文章的合著者之一,也是波士顿大学种族皮肤中心的主任。他表示,类似的应用程序会令用户关注不完美。用户容易执着于消灭瑕疵,寄望镜中的自己与修图后一样无暇,也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整形手术。

事实上,美国面部整形及重塑外科学会表示,2017年有55%的临床医生报告称,有患者诉求“想自拍更好看”,高于前一年的42%。求诊群体也趋向年轻化。72%的面部整形外科医生报告称,30岁以下接受整容手术或注射物的病人有所增加。

修图软件的魔法

瓦希博士向网站Inverse表示,同类修图软件向用户呈现的完美形象,很难不令人心驰神往。“这成为人们过分关注外表的触发点。”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以完全对称为美,甚至认定对称是健康和诱惑力的进化指标(然则相关论点仍存在巨大争议)。修图滤镜的拿手把戏之一就是“修正”面部不对称。瓦希博士表示,曾有求诊者要求接受手术以使面部对称,而Inverse的艾玛·比特尔则描述意向效果“类似Snapchat的蝴蝶滤镜或花冠滤镜”。

就在几个月前,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面部整形和重塑外科主任帕特里克·伯恩博士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他的年轻患者甚至无法对着镜中的自己描述想要“整”什么,而只能拿出手机上最满意的照片作为模板。

伯恩博士直言这种现象“带点荒唐”。这实际上也证明了,数码摄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自我审视的方式。

市面上一系列“预防性抗衰老”的医美手段层出不穷,一边承诺永葆美丽,一边鼓吹“肉毒素注射不嫌早”,营收高达数百万美元。然则手术设计的初衷是保持当下的年轻状态,而非逆转衰老迹象。尽管不乏同行大力兜售,很多整形外科医生却屡屡劝退过于年轻的求诊者——毕竟,连皱纹都未长出一条,有什么可抚平呢?

对数码形象的执念却并非仅存于我们的主观想象。要知道,同事和雇主都有机会看到这些照片并作出评价。互联网对晒照是有记忆的。如果说对照片形象毫无压力或毫不在意,未免自欺欺人。

从修图到整容

石井博士的团队最近在《美国医学会面部整形外科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研究中,团队在美国访问了252名会说英语的成年人,大部分是白人女性(这一点很重要),提问问题则是关于社交媒体和修图工具的使用以及受访者对整容手术的态度。

受访者需要自行报告使用各种社交平台的时间,使用哪些平台,修图晒照时使用的软件或滤镜,以及晒过的个人照片数量和其中修图的数量。受访者还需要报告晒照前修图所花的时间,有没有曾因“未修图或不满意修图”而删除照片。

研究人员通过两份常见的心理问卷来评估受访者的自尊水平,并询问他们是否会考虑接受整容手术,以及接受整容手术的动机。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

首先,使用更多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的受访者更有可能考虑接受整容手术——这并非新发现。但有趣的是,尽管65.87%的受访者表示曾使用修图软件调校照片亮度,只有5.16%的人承认曾使用修图软件美化身材或脸型。

虽然具有更强烈整容意愿的受访者明显表现出部分行为,比如删除不满意的照片、使用Instagram滤镜或修图软件VSCO等,但本次统计分析尚未发现用户修图行为与整容取态之间的显著相关性。

当然,此次研究也再次验证了一些其他的发现,比如参与使用社交媒体会由于不断与同龄人比较而加剧身材形象焦虑。但是,未能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性是意料之外的。这意味着,要解释社交媒体修图和整容意愿之间的关系,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其中部分症结在于此次研究覆盖的修图类型过多。调校照片亮度和把自己修到面目全非就完全是两个概念。研究人员注意到,虽然调校照片亮度与整容态度没有明显关联,但“修图美化面部特征的用户显示出更强烈的整容意愿”。

总的来说,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无法形成一个足够有力的案例,但发表这些研究结果仍有重要意义。

这意味着,其他团队可以关注更具体的数字操作应用及其与整形手术的关系。我们知道30岁以下的女性群体正在发生变化,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到底有多少人在照片中改变了自己的面容和身材,以及这是否会让她们更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也实现这些改变。

同时,整形手术的动机仍然是值得关注的议题。整形外科医生也应当正确引导年轻求诊者,以免年轻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原标题《大夫,不是漂亮的女孩,才最自信吗?》)

编辑 新闻网-曹亮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