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眼看势|深港通落定,牛市没有反弹或许有

记者 王平
2016-11-28 03:22
摘要

深港通将在12月5日正式开通。消息一经公布,引发了市场对近期处于强势的A股未来走势种种猜想。其中,一种比较博人眼球的观点就在憧憬深股通会否复制两年前的港股通,一轮牛市乘势而出。

下载

两年前的11月10日,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开通的消息公布当日,上证综指应声上涨2.3%,当时,受益的主要是沪港通标的权重股。这一天,创业板指数逆势下跌0.51%。而当沪港通17日正式开始运行,上证综指却连跌三日,大有利好出尽的感觉。但11月21日开始,大盘峰回路转,券商股再度强势出击,打响了杠杆牛市的第一枪。到2015年1月7日,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券商板块走出了翻番行情,上证综指大幅上涨37.6%。

2016年国庆节后,主力一改过往的打法,在铁路基建、煤炭有色、券商金融等权重股上稳扎稳打。从指数运行、推动力量和节奏,都有很高的一致性,粗粗一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2014行情的微缩版。在上证综指不断创出2016年1月熔断后新高之际,深港通的开通是否会重现沪港通启动后的一幕,彻底扭转一年多来两市剧烈调整所形成的颓势。从国内股市阶段性行情常常具有历史的相似性看,这一憧憬看似值得期待。

的确,两次行情都是由于供求格局改变而引发的。2014年,上证综指经过了长达5年的调整,大多数股票投资价值充分显现。而当时很多地方的楼市结束了多年的上涨开始出现调整,使得部分资金流出进入股市。而当前的情况与之具有类似的特征:2015年年中以来的调整,尽管时间较短,由于杠杆作用,调整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时间都大,不少股票调整一步到位。10月份以来,国内楼市的调控以及货币高发之下的资产荒让股市成为资产配置的洼地。

当然,必须看到的是,深港通和沪港通推出时点的基础环境已经有了变化。其一,经过两年的实践,投资者对国内股市与香港股市互联互通认识更加充分。无论是沪港通还是深港通,对沪深股市的影响志在长远。由于资金规模有限,特别是在A股和港股估值落差大的情况下,资金北上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带来的增量资金对实际股价作用甚微。沪港通作为全新的制度创新,属于一种朦胧的题材,主力可以充分利用,任意发挥,给予较高预期在情理之中。而深港通显然无法为市场带来这种惊喜,特别是沪股通的示范,即便带来实质性的利好也会提前得到释放。

其二,沪港通开通时,人民币汇率处于顶峰时期,人民币资产对于海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不断走低,中间价创8年来新低。加上美国年末加息窗口渐近,人民币贬值压力犹存,资本外流压力依然较大。而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无论是蓝筹股还是成长股都不占优,深港通开通后一段时间,资金南下可能会更为明显。

其三,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涨,将推动四季度通胀压力上行。11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85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9个交易日净投放的局面。通胀预期升温、年末季度性因素等,预计预计短期内货币政策难以宽松,流动性出现短期拐点。此外,尽管近期险资活跃,大买权重蓝筹,但是持股近万亿市值规模之后,资金还有多大的跟进空间值得观察。限售股解禁进入高峰期,仅12月就高达3800亿元,加上新股发行加码,偏紧的年底资金面会对行情的向上拓展形成压制。

历史或许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目前指数易涨难跌,积极看多后市的声音逐渐占据主导。 险资举牌将上证综指推上3200点的阶段新高后,指数进入了上一个成交密集区。有分析显示,这一区域或为国家队救市筹码的成本区,近一阶段就传出的证金等公司有逢高减持行为。同时考虑到新股发行提速,监管层加大对市场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热门题材高送转发出警示。所以,指数区间震荡,底部逐步抬高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题材是本轮A股反弹最强的推动力,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深股通股票共881只,包括深市主板267只、中小板411只、创业板203只,约占深市A股总市值的71%,其中不少股票近期表现明显滞后于大盘。深港通即便难以成为一轮新的牛市的契机,但不排除会促成资金流向相关板块,在主板休整时,走出独立的反弹行情。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