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之下,实体书店正面临危机。2月24日,“单读”微信号发布许知远的一封求助信:书店撑不住了,单向空间希望以众筹的形式征集书店资金,保证书店的持续运营。
其实,在房租、人员、贷款等多重压力之下,许多书店已经在第一时间展开自救。无论是直播逛店、朋友圈荐书还是乞灵于抖音,向线上谋出路几乎是唯一选择。
但直到单向空间的求救信刷屏,才让人们意识到实体书店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许知远在求助信中写道:“储值优惠、在线直播、建群秒杀等促销在巨灾之下,收效甚微,每次推广仅能带来几百元的收入,连值班店员一天的工资都不够”。
这样有百万线上流量的“网红书店”尚且如此,其他书店的线上自救效果又如何?为此,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先锋书店、单向空间、深圳书城等实体书店。
线上自救收效甚微
据单向空间管理合伙人、事业发展部总经理武延平透露,截止2月24日,在疫情蔓延的一个月里,仅剩的4家实体书店只有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开始营业。而大悦城的整体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时的十分之一,书店平均每天只能卖出15本书。预计书店2月份收入较往年直线下滑80%之多,对这个本来就利润微薄的行业来说,这意味着绝境。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此前单向空间也在天猫、京东开通了线上销售平台,但由于物流发货影响,销售额还是难以维持书店日常经营。单向空间也开通了线上办理储值卡业务,同时也开放很多福利给到读者。但这些线上自救措施均收效甚微。许知远说,每次推广只能带来几百元的收入,连值班店员一天的工资都不够。
许知远
国内另一家知名书店南京先锋书店,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先锋书店企划经理李新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旗下16家书店整整一个月没有产生任何销售,整个先锋书店都在靠网店做支撑。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此前先锋书店已经举办四期直播售书活动,同时通过提供定制化阅读服务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许多读者不知道有网店,而且网上书店的竞争力和京东、当当等大型电商无法抗衡。”李新新说。
疫情过后寻求转型
和中小型书店相比,大型书城面临的新状况又有所不同。
记者了解到,深圳书城很早就开通了线上购书平台,此次疫情期间,“教材教辅线上购”带来的销售额,甚至比平时还要多。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疫情期间延迟开学,新学期的教材、教辅没能下发带来的偶然增长,并不意味着线上购书需求的真实增长。
但此次疫情,的确引发了实体书店对商业模式的新思考。深圳书城一向以开展热闹丰富的阅读文化活动而闻名,这次疫情期间,深圳书城把大量文化活动迁到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策划开展“书城日历”“每日好书”“摘读日记”“为你读诗”“阅读拼图”等听书荐读活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结束后,线上购书业务、线上荐书讲读活动都会保留;下一步,实体书店将进行商业模式的深度思考,寻找更多的转型可能性。
上中下游界限正被打破
在实体书店线下业务受阻之际,业态的加速融合也在发生。记者观察到,不单单是作为书业上游的出版社,正在联合实体书店共渡难关,连图书电商也在尝试与实体书店合作,过去传统书业的上中下游已被悄然打破。
2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启动了书店“燃灯计划”,邀请各位作家进行线上分享,由出版社承担线上直播所有设备成本,并与各大书店社群进行内容共享。目前全国已有150多家书店报名。
广西师大出版社市场部营销、“书店燃灯计划”策划黎金飞向记者表示,各实体书店不需要拉各自的读者进“燃灯计划”主群,“相反,我们非常鼓励书店通过燃灯计划,壮大自己的书店社群,在数量和运营水平方面都取得提升。除了燃灯的活动,也建议书店多想办法,以私人订制、线上电商、名家课程、小程序拍卖、盲选书单、文创开发、新媒体运营等方式开拓更为多元的经营路径。”
此外,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线下书店,天猫图书推出了扶持政策帮助书店转型,目前已经收到大量线下书店入驻申请。而包括钟书阁等线下书店,也通过天猫直播带领大家逛最美书店。京东则对全国出版机构、书店提供物流支持。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